大家一起踢皮球▼
明末农民起义,之所以闹得声势浩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晚明官员的相互推诿和欺上瞒下。
比如最初的陕西动乱,从崇祯元年(1628年)就开始了,一直到了一年后瞒不住,才上报给朝廷。
后来杨鹤受命招抚陕西叛军,一开始形势大好,几乎所有的叛军都接受了招安,他也一直报喜不报忧,一直到叛乱复起前五天,他给崇祯的奏折还说,现在陕西地区形势大好,老百姓安居乐业云云。
后来暴乱再起,杨鹤回京领罪。《明实录》上记录,崇祯见面就大骂,说你不是说一切大好吗?怎么成这样了!
后来陕西地区的叛军,遭到了洪承畴的镇压,不得已流窜到山西,结果山西官员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讨论如何抗敌,而是推诿责任,山西巡按罗世锦给崇祯的奏报里,通篇都在标榜山西地区国泰民安。
最后话锋一转,指责陕西官员故意把“流寇”赶到了山西,更雷人的是裴俊锡,他居然提议,让陕西官员先把叛军赶回陕西,然后再讨论是剿还是招安的问题。
崇祯死催就坏事▼
明朝最后一次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是发生在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天,由陕西总督孙传庭指挥的河南之战。
这场战争前,已经兵穷财尽的明朝,最好的选择其实是稳守潼关,但猴急的崇祯不顾现实,死催孙传庭进兵河南决战。
结果孙传庭虽然初战得胜,但明王朝却已无钱粮支援前线,孙传庭只得率部撤回陕西筹粮,留当地河南总兵陈永福断后。
但没想到河南明军听后大怒,纷纷大骂说“你们陕西人跑了,留俺们河南人垫背啊”。
结果明军立刻哗变,被李自成反戈一击,不但河南没保住,连生命线一般的潼关都丢了。大势已去的孙传庭,单枪匹马勇闯敌阵,最终壮烈牺牲。他的妻子闻讯后,带着两个女儿和小妾,在家乡投井自杀。
然而对这位为大明浴血奋战到最后的忠臣,崇祯居然怀疑他投敌,一直到崇祯煤山上吊了,都没给他追赠谥号。
叛变专业户▼
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建立大顺王朝后,随即发动了灭亡明王朝的战争,一路之上,大多数明军望风而逃,极少有人做有效抵抗。主动卖身投靠的更多。
比如宣府总兵王成胤,他在李自成打来之前,不但送上了降表,还把堡垒上所有大炮的引信都拆了。
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宣府巡抚朱之冯誓死抵抗时,这才发现大炮都打不响,朱巡抚又提刀想杀出去,又被王承胤死死抱住。最后大势已去的朱巡抚哭了一场,只得上吊殉难。
而主动卖身投靠的王承胤,之前已经有不少前科了,比如崇祯二年(1639年)明朝抗击皇太极攻打北京的广渠门之战里,就是他在作战中带头溃散,差点害得北京沦陷。是早就有名的“长腿将军”。
大明最佳影帝▼
李自成进逼北京的时候,崇祯发动了他最后一次出征。以大学士李建泰督师,赐尚方宝剑,统帅兵马在保定迎击李自成。
出征之前,李大学士满脸含泪,忙不迭的叩头,声称此去不成功便成仁,灭不了李自成绝不回来。几天后李大学士到了保定,立刻向李自成投降,把崇祯的最后一点家底,原封不动全送给了李自成。
这位李建泰在李自成事败后又投降清朝,一度还受命参编《明史》,但不久后就被清王朝以“谋反罪”灭族,他个人的事迹,则被编入了《明史》中的《逆臣传》。
迁都成闹剧▼
北京沦陷之前,崇祯其实还有另一个挽救局面的机会——迁都南京。
但按照《崇祯实录》的说法,这个抉择之所以没能实现,主要因为崇祯的嫂子——天启帝朱由校的皇后张氏反对,她的理由是,自己老公的坟墓在昌平,怎么能扔下?
退而求其次,又有人提出来,可以把太子和两个弟弟先送到南京去。这个决议差点实现,按照《国榷》的说法,当时太子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着随时南下。
可关键时刻,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劝阻说:皇上要重演唐肃宗灵武即位的故事吗?即警告崇祯,小心你儿子跑到南京后另立山头,这样你的皇位就做不成了。生性猜忌的崇祯立刻改了主意。
明朝,也就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这位光时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主动卖身投靠做叛徒,后来又投奔了南明弘光政权,遭弘光政权权臣马士英弹劾论罪,最终被斩首。他的罪名是“力阻南迁,致使先帝殒命社稷”。
愤青真要命▼
国家的内忧外患,令崇祯也非常着急,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他甚至给大臣们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大意为,现在国家内忧外患,应该怎么办?
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作文题,居然考出了一大群愤青来。
几乎所有的大臣们都主张,要双拳出击,灭了农民军和满清两个祸害。兵部尚书杨嗣昌,刚露出点先和满清议和的口风,就立刻被他的下属——兵部赵郎中骂的狗血淋头。
在愤青们的逼迫下,崇祯也只好硬着头皮死撑。明朝,最终亡于双线作战下。
这个宦官真找抽▼
崇祯皇帝在位时杀掉的最后一个人,是一个叫张殷的太监。北京城破前的三月十六日,这位张公公兴高采烈的找崇祯,说自己有破敌妙策。
心头燃起希望的崇祯忙问是什么,张公公一本正经的说:等李自成打进来,您就赶快投降,肯定一点事都没有。气的崇祯当场把他砍得稀巴烂。
宫女秀煞人▼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子时,在崇祯煤山上吊,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依然有许多忠心耿耿的大臣,选择了用殉难的方式尽忠大明。
内阁大学士范景文,留下遗言“不能灭贼雪耻,空有余恨”后,慨然投井自杀。这位范大学士,曾经因得罪崇祯,一度遭到罢官。
直到崇祯十五年才复职。和他一样用各种方式殉难的王公大臣们,文臣武将加起来,总数大约三十多个。
而殉难“比率”最高的,却是明王朝皇宫里的宫女们,城破之夜,选择自杀殉难的宫女,先后多达数百人。直叫诸多降将降臣羞愧万分。
叛徒不靠谱▼
李自成在攻陷北京后,一个公认的暴行,就是对明朝军民手段酷烈的“追赃”。而第一个死于李自成“追赃”中的人,就是李自成攻北京时,第一个卖身投靠的明朝伯爵——襄城伯李国侦。
按照《国榷》的记录,李自成从一开始就不待见这个叛徒,他最早在京城门口投靠时,李自成就指着他的鼻子骂:“你是崇祯最信任的大臣,这个时候你应该为国尽忠,现在你却站在这里,还有比你脸皮厚的吗?”
接着就把他绑了起来。
而后由李自成的“制将军”刘宗敏出面,整整一夜严刑拷打,将他折磨致死。其家产全部被李自成充公。
马屁变找死▼
在遭李自成“追赃”的官员里,内阁大学士陈演却是非常滑稽的一位。这人在崇祯活着的时候特别会装,尤其善于揣摩崇祯的心思,每次和崇祯对答,都能讨得他欢心。
他除了经常向崇祯的亲信太监行贿外,还特别会装穷,成天穿着简朴。
《国榷》里说,李自成进北京早期,也以为他是个穷官,“追赃”的官员名单里本没有他。
结果他自己找死,为了讨好农民军,特意向刘宗敏行贿四万两白银,就这一下子露了富,刘宗敏接着下令抄陈演的家,结果发现他家院子下面一层,全是挖空的地窖,里面储满了白银,然后又经几天拷打,从他另一处宅子里,又搜出了数百黄金以及成箱的珍珠。
最后此人在李自成逃离北京前,被拉到闹市斩首。
领导真有钱▼
李自成对明朝旧官员的“追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总共得到白银七千万两。
如果和被称为“苛捐杂税”的晚明对比一下:万历遭人诟病的“矿税”,二十年间总共收上白银三百万两,即使加上被太监贪墨的部分,总数也就三千万两。
而明末从万历四十八年至崇祯十七年,二十四年里摊派在老百姓头上的“辽饷”总额,也不过是两千万两。
这两个数字加起来,还没有李自成在一个月里勒索到的钱多。
晚明的执政错误,或许可以这么形容:穷了政府,苦了百姓,富了蛀虫。
天真烂漫史可法▼
一这是一场车祸引发的血案。大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一天,都城应天府。一辆豪华马车在京城大道上飙车,上演古代版“速度与激情”。这时候,车夫发现前面有行人,赶紧刹车,不,勒住马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