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粟裕指挥的战役中,只要对敌军完成战役合围,基本就可以收工吃饭了,但这次情况不一样——蒋介石亲自调度,包括第5军、整11师在内,三大兵团中的10个整编师已向孟良崮战场逼近,对74师进行增援。
在所有增援部队中,距离最近的黄伯韬、李天霞自然首当其次。
李天霞的整83师在苏北刚亮相时还很神气,但在屡遭华野打击后,战斗力已经转弱,而且李天霞对援救张灵甫本身就不太积极,这时出兵只是怕挨老蒋的手板,因此其增援的势头并不猛,根本不用粟裕担心。
可是黄伯韬不同,他能打仗,而且打仗的风格与张灵甫一样,向来不计工本,能玩儿命。早在苏北时,他就和张灵甫一南一北,被称为国民党进攻苏北解放区的两把尖刀。
尽管有叶飞纵队进行阻击,黄伯韬仍然一路猛冲,不顾一切地向74师靠拢,已经冲到了距孟良崮10里的黄崖山附近。
(电影《大决战》,右为黄伯韬)
一旦黄伯韬越过黄崖山,他的部队将与74师联成一片,王必成见状急忙插上,与黄伯韬抢夺黄崖山。
王必成和黄伯韬都派出了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两军几乎同时赶到山脚下,一个在西坡,一个在东坡,展开了令人窒息的登山竞赛。
解放军先一步占领制高点,往下一看,敌军离山顶也仅有四五十米了。
就是这四五十米,把黄伯韬给挡住了。之后,黄伯韬下达了“只准进不准退”的命令,仅集团式密集冲锋就组织了十几次之多,正面不行,迂回,白天不行,晚上,上一个营不行,上一个团,然而他再未能够如愿登上黄崖山顶。
黄伯韬是张灵甫身边唯一一个肯为他两胁插刀的同僚,连黄伯韬都进不了孟良崮,其他援兵可想而知。
但这只是暂时的。
(电视连续剧《红日》)
10个整编师,多数距孟良崮仅一到两天路程,最近的如黄伯韬、李天霞,只有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距离。光凭黄伯韬当然没法一下子夺取黄崖山,要是第5军、整11师赶到呢……
更加不堪设想的事还在后面,假如粟裕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74师,战场将会出现极不寻常的态势,即这10个整编师反过来把华野的参战部队全部围住。
后面这一点正是张灵甫“固守待援,中心开花”的最终目的。他之所以退守孟良崮,就是要以自己为“磨心”,拖住华野主力,并将对方“碾碎”。
战场风云瞬息万变,不到最后一刻,谁困住谁,谁吃掉谁,都是件很难讲的事。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没有一点讨巧的可能和回旋的余地,胜负之机,只取决于一个字:拼。
粟裕将指挥所前推到离第一线最近的地方,同时下令,各级指挥员全部到第一线督战,竭力压缩包围圈。
(电视连续剧《红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了著名的“重庆谈判”,在随之召开的“旧政协”会议上,根据国共两党的谈判纪要,拟定将全国军队进行复员、缩编为36个军、108个师(延安方面18个师)。
首先我们从李天霞的角度来看,他身为职业军人,又是王耀武七十四军系统的骨干分子,无论多多少少,他终归是对七十四军有感情的,在大战之际,他又会坐视张灵甫部被全歼。
核心提示:战役结束后,华野于5月29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进行总结时,陈毅就此严肃地指出:“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