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抗战老兵钱炳坤回忆:从复旦学生到报考黄埔军校

老兵档案:钱炳坤,又名钱青,1917年12月出生于杭州。1937年秋进入黄埔军校炮兵专业学习,1940年初成为国民革命军第26集团军75军第6师一名炮兵。参加了长沙战役、枣宜会战等一系列对日作战,直至抗战胜利。

抗战老兵钱炳坤回忆:从复旦学生到报考黄埔军校

我的父亲钱骏是辛亥革命先驱,后在北伐战争期间牺牲。如果不是78年前爆发的那场战争,我或许会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可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命运是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的。

从复旦到黄埔

1937年,我正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新闻专业。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日本的疯狂侵略,为了不做亡国奴,学子们响应时代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军。我也不例外,我年纪轻轻,这么躲下去算什么?一想到英勇就义的父亲,我就坐不住了。1937年秋,黄埔军校从南京迁到武汉,正面向社会大量招生,我赶到武汉,看到贴在街头的招生简章,二话没说报了名。我的名字就是那时候改的,之前一直叫钱炳坤,是家人给我取的。感觉到人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我把名字改为“钱青”,意寓“朝气蓬勃的青年”。经过一系列笔试、面试和体检,我成为了黄埔军校第16期炮科学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伤亡无数,前方正是用人之际,为了尽可能培养更多的军人,黄埔军校也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军校学员的年龄差距很大,有的是大学毕业生,有的是初中毕业生。我还记得,军校招生要求中曾明确提出报名者要高中毕业,但实际根本顾不上那么多。为了加快培养速度,原本三年的教学内容也被压缩成两年。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