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明朝水军甚至发展了燃烧性火器,例如“飞天喷筒”,内装硫磺、樟脑、松脂、雄黄、砒霜,以两分法打成药饼,封在发射筒内,战时点燃引信后,筒口可喷出十数丈高的火焰,而且由于装药的性质,其烟雾带毒,燃烧物质一旦被喷在对方船帆上,就会牢牢地粘在上面燃烧,无法扑救。
朝军方面,在李舜臣的努力下,朝鲜水师也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兵力达到7千多人。朝军的“龟船”是当时相当优秀的海战装备。这是一种大型战船,船顶部覆盖有防护板,板上遍布向外的利刃刀尖,敌人难以攀爬。船首设有龙头,船尾有龟尾,头尾均有射孔,两侧还各有6个射孔,射孔下还有8~10支橹,使其可以在无帆条件下快速行进。在日军早先向后方丰臣秀吉的汇报中提到,“朝鲜人水战大异陆战,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尽被撞破。”
十月,三路明军与日军先后接触,但进展都不甚顺利。在中路,中朝联军近3万人进攻岛津义弘所率1万人防守的新寨要塞,在拥有绝对火器优势,炮火轰开日军城门的时候,由于己方一处火药库失火,导致阵势大乱,被日军趁机掩杀,全军溃退,损失超过1万多人,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东路联军约3万人,再次攻击蔚山,与加藤清正所率日军互有胜负,随后进入对峙,一直到十一月,日军主动撤离。
西路联军人数最多,除了2万8千陆军以外,还有陈嶙率领的2万6千水军协同。其对手是小西行长所率的日军第二军,兵力1万3千人。联军将日军围困在曳桥要塞,但攻击多日,进展不大,此时听说中路军战败,遂决定暂时休战。至十月初,明军三路陆上部队实际上都已经停滞下来,只有陈嶙还在水上巡弋歼敌。
另一方面,在日本国内,1597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抑或是身边人拟定的“遗命”)从朝鲜撤军。但是明军一直到当年十一月才得知这一消息。日军撤退命令下达后,驻蔚山的加藤清正于十一月率第一军迅速撤退,但岛津义弘和小西行长这两位联军老冤家的部队都尚未撤离,分布在顺天、泗川、南海等地,总兵力2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