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露梁海战:决定了东北亚三百年政治格局(8)

露梁一战,日军损失战船约400艘,阵亡人数超过一万,露梁津一带海域尽是日军船只留下的残骸,岛津义弘所率的第五军主力几乎完全被消灭,在海上激战的同时,小西行长趁己方压力减轻的机会,率领第二军的残余部队逃脱,但是,其精华部队已经消耗殆尽,能够回到日本的,也都是老弱病残之辈。这是日军在侵朝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一仗。

谁拥有制海权,谁就是得胜者

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的两次援朝战争,帮助朝鲜抵御了日本的侵略,并挫败了日本向外扩张的企图,并大大改变了日本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在其后日本国内因权力真空而发生的内战中,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等人所在的西军,也就是维护丰臣家统治的一方被彻底击败,德川家康成为了日本新的统治者,德川幕府此后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时代。在这期间,日本转变为一个内向的闭关锁国国家,有史为鉴的德川幕府,再未动外侵的念头,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宁,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以后。

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即使在那个年代,制海权也已经成为了东北亚各方实力对比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露梁海战的胜利,则日本在撤军后很可能“越数年”而卷土重来。由于明军掌握着制海权(其背后实质是中国的造船和火器工业水平要远高于日本),日本完全失去了再行侵略的可能。而在整整300年后的甲午战争中,也是在朝鲜半岛及其附近,正是由于中国失去了制海权,才有了最后赔款失地的屈辱。值得一提的是,此场战争7年时间中,明朝廷花了8百万两军费,被很多时人和后人诟病为“劳师耗饷”,然而在300年后的甲午战争中,战败的代价却是2亿3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与投资国防的收益相比较,可见一斑。

关键词:露梁海战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