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很大程度上,战争考验的是作战双方的综合实力。在苏德战争中,苏联和德国的综合实力旗鼓相当。苏联之所以能赢得这场战争,离不开广大军民的浴血奋战,也离不开美国提供的海量物资援助。
数据显示,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一共为苏联提供了价值109亿美元(苏联承认98亿美元)的各类物资。
这些物资,包括15481架作战飞机、705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万吨各类舰艇、37.6万辆重型卡车、5万辆吉普车、3.5万辆摩托车、378万只轮胎、262万吨高辛烷航空汽油、447.8万吨高热量食品、1.1万节火车车厢、1981台火车头、4.3万台精密机床、10万吨棉花、1.5亿双军靴、987吨卷烟纸……
苏德战争之初,德军占领了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让苏联缺乏粮食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了。美国援助的447.8万吨高热量食品中,大部分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午餐肉罐头、香肠等,极大地缓解了食品匮乏的问题,以至于一位苏联领导人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午餐肉,我们真不知道拿什么喂红军了。”
二战时期,欧洲、亚洲、非洲、大西洋、太平洋到处都燃起战火,美国如此巨量的援助物资,是怎么运送到苏联的?
为了将援助物资及时、安全地运送到苏联,美国先后开通了5条航线。
第一条是北极航线。从英国北部港口出发,经过冰岛,穿越北冰洋后,到达苏联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军港。这条航线于1942年开辟,由于到了冬季,苏联北部港口处于冰冻状态,因此只在温暖的夏季开通。
第二条是黑海航线。从非洲的埃及出发,穿过地中海、黑海,到达苏联位于黑海的港口。这条航线距离最近,但由于在1945年之前,苏联黑海港口被德国控制,因此直到1945年之后才得以开辟。
第三条是北冰洋航线,从美国东部港口出发,越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到达苏联北冰洋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这条航线开辟于1941年。
第四条是伊朗航线。从美国西部港口出发,经过太平洋、印度洋、进入波斯湾,在伊朗港口卸货,然后从伊朗经陆路运送到苏联。这条航线开辟于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