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左宗棠与李鸿章交恶后,为什么还称赞他是“治军之才”?(2)

左宗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他想要把郭嵩焘赶走,以自己的亲信蒋益澧替而代之。

自从1862年担任浙江巡抚以来,左宗棠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得力干将安排到地方上的重要岗位上。如把蒋益澧召过来担任浙江布政使,把刘典提拔为浙江按察使,把杨昌濬提拔为衢州府知府。左宗棠奉旨督办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军务后,自然将此作为扩充势力的良好机会。

广东有两大封疆大吏,即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瑞麟是八旗亲贵,当下圣眷正隆,位置非常牢靠,难以撼动。只有郭嵩焘没有什么背景,无帮无派,因而成了左宗棠的最佳目标。

为了搬走郭嵩焘,左宗棠先用几道奏折将他“批倒批臭”,继而以“恐两广兵事,尚无已时,若得治军之才如李鸿章、蒋益澧其人,祸乱庶有豸乎”一段话,向朝廷含蓄地推荐蒋益澧。左宗棠之所以要将李鸿章写在里面,,并非真的欣赏李鸿章,而是用他来衬托和提高蒋益澧的地位。

左宗棠与李鸿章交恶后,为什么还称赞他是“治军之才”?

蒋益澧当时仅仅是浙江布政使,并以浙江布政使身份护理浙江巡抚。蒋益澧虽然打仗很勇猛,但到底是一名政坛新秀,在朝廷那里算是无名之辈。而李鸿章就不同了。他创建淮军以来,屡立功勋,名声大噪。特别是在曾国藩裁撤湘军后,李鸿章在朝廷里的地位不下于曾国藩。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未必听说过蒋益澧的名字,但一定对李鸿章有很深的印象。

现在,左宗棠把蒋益澧与李鸿章相提并论,就算不能说服朝廷,马上就以蒋益澧替代郭嵩焘,至少可以在慈禧太后、同治皇帝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左宗棠与李鸿章交恶后,为什么还称赞他是“治军之才”?

这一段话,充分显示出左宗棠在官场浸淫多年,已经变得老辣干练,绝非当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里那位动不动就火冒三丈的“左师爷”了。

左宗棠这段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866年,郭嵩焘果然被朝廷问责,罢免官职,黯然回到家乡。蒋益澧随即被任命为广东巡抚。

只不过,两年后,蒋益澧也因与瑞麟发生矛盾,被瑞麟和闽浙总督吴棠联手弹劾,以“任性不依例案”降职二级,以按察使留用,灰溜溜地离任广东巡抚。那时候左宗棠远在西北地区,鞭长莫及,对此无能为力。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