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中国古代南方缺少战马,所以骑兵很弱?武帝八校尉中的越骑了解下(2)

所谓的“越人”,是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对生活在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称呼。《汉书》中有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让人疑惑的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一地区多沟壑险阻,似乎并不适合骑兵的奔突和腾跃。事实上,就连许多古人都对所谓“越人”有一种天然的轻视,认为当地“不宜牛马”,越人更是“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中国古代南方缺少战马,所以骑兵很弱?武帝八校尉中的越骑了解下

也正是因为这种印象的存在,不少人对《汉书》中所描述的“越骑”之说一直有所怀疑,这种感觉,就好像今天的人们突然看到“蒙古国海军司令”这样的称呼一样,充满了荒谬感和错位感。一些人据此认为,所谓的“越骑”,似乎不应该解释为越人骑兵,而是“材力超越众人之骑”,也就是由精锐士兵组成的骑兵部队。可是,这样的猜想并不符合逻辑。

中国古代南方缺少战马,所以骑兵很弱?武帝八校尉中的越骑了解下

《汉书》关于越骑的记载,最早见于武帝创立八校尉部队。这八校尉中,既有承担对禁军第三序列的北军担负监察职责的中垒校尉,也有如射声、虎贲、步兵校尉这样分别负责射手、车兵、步兵部队的军事军官。至于剩余四校尉:长水、胡骑、越骑、屯骑都是骑兵部队的校尉,和名称相对应的,他们负责训练、统领长水羌人、匈奴、越人、北地边民四种不同兵源的骑兵,从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来看,汉武帝所立八校尉,除了军事职能外,还担负着一定行政职能作用。

八校尉编制下的各军,本就是西汉帝国经过层层选拔后的精锐,因此,把“越骑”强行解释为一种经过再次挑选选拔而来的“材力超越”者,实在是有些勉强。相反,越人骑兵的说法才更加符合常理。

中国古代南方缺少战马,所以骑兵很弱?武帝八校尉中的越骑了解下

从武帝八校尉的设立来分析,越骑与长水羌骑、胡骑、屯骑能同为骑兵校尉编制,意味着在当时看来,越骑部队的战斗力即使比不过三者,但起码也是水准之上的骑兵部队。不要小瞧这三支骑兵部队,如长水羌骑,曾经是西汉关陇西线战场的重要军力来源,如西汉的公孙家族,就是长水羌族人,像公孙敖、公孙贺都是西汉时期曾经屡立战功的宿将,虽不如卫霍这样的当时名将,但也决不可小觑。而胡骑就更不用说了,汉代所谓的“胡人”并非对游牧民族的泛指,而是单单用来指代自己的宿敌匈奴,胡骑校尉顾名思义,所统领的就是归化汉朝的匈奴部落骑兵,这些“上山下阪,出入溪涧”的匈奴骑兵,在骑术上的造诣,曾经让整个汉王朝都头痛不已。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