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苏轼如何在进士考试里故意出题指桑骂槐讽刺王安石?

北宋被许多人看作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文人只需文章做得好诗做得好词填得好,就可过诗酒风流的日子。这就是宋真宗在《劝学》诗里所说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谓“学而优则仕”。历代选拔文人做官无非是荐举和考试两种办法。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是采用的荐举,即各郡以有声望的人为“中正”,将当地读书人按才能分九等,政府按等选用。

而唐宋的科举制度则采用考试。具体而言,古代科举考试以进士、明经两科为常规的主要考试科目。进士科以诗赋为考试内容,以声韵对偶定优劣;明经科以经义为考试内容,就是对古代儒学经典的理解发挥。在这两种考试中,进士科更受重视,参加进士考试和通过进士考试取得功名的人最多。甚至宋代的宰相也几乎都是进士出身。这种考试制度的缺点,就是重视文学才能甚至是形式技巧的掌握,忽略实际的行政工作能力,造成一些文学才能不突出,或不大注重形式技巧,却有实在能力的英才,被挡在仕途之外——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一个例子。

王安石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以诗赋取士,只能使年轻人闭门埋头于吟诵赋诗,不会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即使做了官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熙宁二年(1069)五月,他上书宋神宗,建议“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要求彻底改革进士科的试题内容,废除明经等诸科。不仅如此,所谓的经义试也一律以王安石的新学为准则,与新学不合者一概斥退。

苏轼如何在进士考试里故意出题指桑骂槐讽刺王安石?

关键词:苏轼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