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京华物语丨天坛祈年殿:北京曾经的最高建筑(4)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

圜丘坛位于天坛内坛的南半部,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坛的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燔柴炉、望灯杆等。

圜丘坛四周东有泰元门,南有昭亨门,西有广利门,北有成贞门。这四个门的名称具有多重含义。

《易经》的卦辞,原文为“乾,元亨利贞”。代表方位。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第六·性理三》:“元亨利贞,犹言东南西北。”代表“春夏秋冬”。《朱子语类·第二十·论语二》:“元亨利贞。以气言,则春夏秋冬。”宋代程颐《程氏易传·卷一》:“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这里说的是自然万物生成的全过程,是指事物发展的四个阶段:“元”是起始,“亨”是发展,“利”是收获,“贞”是守成。

“元亨利贞”代表农业生产的四个阶段,周而复始。《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二·中庸一》:“元亨利贞,元是萌芽初出时,亨是长枝叶时,利是成遂时,贞是结实归宿处。”其中,“泰元”即春天农作物生长的开始,“昭亨”是夏日阳光普照,农作物繁茂成长,“广利”是秋季农作物普遍成熟,“成贞”是冬季将长成的粮食储藏。

“成贞”直接化用了程颐的“贞者,万物之成”一句。

“元亨利贞”也是天人合一的四德。来源于《易经·乾》当中的“元亨利贞”,赞美天的本质,常被理解为天之四德:元始之原,无不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

嘉靖时的圜丘坛坛面以天青色琉璃制造,清乾隆改建圜丘坛,将天青色琉璃拆除后,埋在泰元门内。据《天坛公园志》记载:1954年4月,嘉靖时的圜丘坛天青色琉璃构件在泰元门内出土。

沿昭亨门往北,在南边的棂星门的外神路东侧有一个平台,是皇帝祭天的时候临时休息、更换衣服的地方,叫具服台。

圜丘坛外壝墙的东侧是神厨和宰牲亭。为了跟祈谷坛相区别,也被称作南神厨、南宰牲亭。

京华物语丨天坛祈年殿:北京曾经的最高建筑

这张照片是在圜丘上拍摄的,可以看出圜丘的白玉栏杆和内外两重壝墙及内外两座棂星门。壝墙均为蓝琉璃筒瓦通脊顶,墙身涂朱。棂星门也是古代祭坛的专用门式,形似牌坊,是六柱三门结构。此照片是英军随军记者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1832—1909)于1860年在圜丘坛上,北向拍摄的圜丘坛、棂星门及皇穹宇。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张圜丘坛照片。

圜丘坛四周绕有两层蓝色琉璃瓦矮墙,即壝墙。两层壝墙,外方内圆,象征“天圆地方”。

第一层墙为方形,叫外壝墙(四面正中各有一座棂星门),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壝墙(四周各有一座棂星门)。内外壝墙之间还有12个燎炉,东南方向有燔柴炉和瘗坎,西南方向有望灯杆。

京华物语丨天坛祈年殿:北京曾经的最高建筑

圜丘坛平面示意图。

京华物语丨天坛祈年殿:北京曾经的最高建筑

民国时期的圜丘全景。

关键词:天坛,祈年殿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