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吃货”的“吃道”(2)

吃在嘴边,行在日常,考验心性。吕蒙正为北宋名相,年轻时候生活窘迫,功成名就后饮食有了变化,喜好鸡舌汤,几乎每天必吃。多一道不平常的“家常菜”,虽然花费不菲,堂堂相府倒也不以为意。直到一天,吕蒙正去花园散步,发现墙角有大如小山的鸡毛堆,询问得知,居然是为做鸡舌汤宰杀留下的鸡毛。平时只顾美味的吕大人深受触动,默然悔悟,此后再也不吃鸡舌汤。由俭入奢,大都放纵自我,以求快意人生,往往事与愿违。由奢入俭,可为而不妄为,必须自警自省。

同为宰相,在饮食方面,王安石就是彻彻底底的“豪放派”了。原本可以是吃什么有什么,但王安石却是有什么吃什么。有一次,他在家中“设宴”待客,宴席只有胡饼、肉块、菜羹几样简单食物,客人觉得无法下筷,王大人却风卷残云,连别人吃剩的胡饼也包圆了,来客不禁深感自惭。饮食之道,如果说王安石是随遇而安,那么范仲淹就是刻意修炼了,他的“食粥”故事广为人知。范仲淹家贫,少时求学,以凝固的冷粥和简单的咸菜充饥,留下了“断齑画粥”的典故。家境优渥的同学送来美味佳肴,范仲淹领情却不受食,感谢并解释道,如果猛然享用膏粱厚味,改变了日常习惯,恐怕粗茶淡饭就难以再下咽了。自律如此,知行合一,才有了为国镇边、屡战屡胜,为民理政、造福一方,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豪迈。

由此观之,吃非小事,其中理念足以影响人生。羊续悬鱼,是告诫他人,更是自警自省。饕餮无法遏制贪婪,最后就会自噬己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蔡京败落后,在流放岭南的路上,犹如过街老鼠,老百姓甚至不卖给他食物。这位曾权倾朝野的巨贪,“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最后病困交加,饥寒交迫,饿死在潭州。元载因罪受诛,刽子手应其“速死”之求,随手剥下他的袜子,塞进他的口中,没有一颗胡椒能帮其掩盖恶臭。古往今来,放纵口腹之欲,小者祸从口入,乃至于自身倾覆;大者销蚀根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成为亡国败家的悲歌前奏。

关键词:吃货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