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近年来又有人创造新的曹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思想十分活跃,各种风格流派、各种政治观点的作品大量涌现。衣连友、金志隆曾创造了曹操三部曲,名为《乱世袅雄》。第一部描写的是从曹操初登仕途到汉献帝迁都许昌,是一反历来文艺作品中“贬曹”的观点,创造了一个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人物的曹操。
我想这是作者的个人自由,任何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却无权干涉作家的创作观点。我们每个人同意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把它看作是百花园中的一花。这个曹操再不是奸贼,而是匡扶汉朝的忠臣。书中第三十八回写荀彧劝说泰山太守应劭迎曹操入主州事,共破黄巾时有一段话说:“曹操虽为宦竖后裔,然棒杀蹇恽、屑小敛迹;荡平济南,朝廷嘉许;献刀刺卓,忠义可钦;首倡义军讨卓,天下莫不响应;血战荥阳中箭,讨逆之心未泯……这桩桩件件,并皆为国为民,匡扶汉室之举!试问朝廷大臣,成千上万,牧守县令数以万计,谁个不食汉禄?谁个不被皇恩?谁又能似曹公如此忠肝义胆?”此处陈述的桩桩件件都是曹操的功绩,都是曹操匡扶汉室之举。后来献帝遇急难,袁绍和众诸侯不肯发兵救驾,只有曹操不顾自己的安危,率军星夜兼程,前往救驾。他先派铁骑兵抄近路火速护驾,接着又分两拨步兵随后接应。将献帝接入洛阳后,又调兵卒整修殿宇,安置百官,从军中拨粮,供应朝廷之需;后又在许昌修建都城,楼台画阁,锦衣玉食,不使献帝缺乏,使朝廷亦有新气象。感动得献帝称赞说:“曹将军真社稷之臣也!”
此外尚有写曹操心忧万民之处。他为济南相,见连天阴雨,城中积水成灾,疫病流行。他访察民情,设法清除水中障碍,排除城中积水,使百姓解除水患之苦。曹操为救济灾民,还矫诏放粮,众百姓跪地,口中称道:“曹老爷恩重如山,小民给你老人家叩头,愿你老人家福寿无边!(25)”《乱世袅雄》中的曹操形象又有别于郭沫若《蔡文姬》中的曹操,可能亦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但我认为只能把他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去认识,也完全不必追究其历史真实与否。实际上,几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始终是意见不一、明代就有王济的杂剧《连环记》,写曹操借献宝剑行刺董卓,表现他见义勇为,为国除奸的气概。还有明代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清人南山逸史的《中郎女》和曹寅的《续琵琶记》,都写曹操用重金派专史往匈奴赎回流落北国多年的蔡文姬,让她继承父志续写国史。这无疑也是赞扬曹操的爱惜人才,重视修史著书。因此,今天人们写小说,评价曹操已并不新奇。关于曹操的是是非非,恐怕是再过上几十年,几百年意见也是不会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