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文章 > 正文

曹操其人及其后人如何评价曹操的功过?(10)

而在戏曲舞台上,曹操的形象已定型,并有许多专工演员扮演(像有“活曹操”之誉的黄润甫、侯喜瑞、郝寿臣),各流派特点不一,但其基本扮相均为勾白脸,三角眼,深皱纹,挂黑满,与奸臣赵高、严嵩的扮相一类。表演上奸诈多疑,工于心计,多思多虑。但又常常中人计谋,上当受骗。曾操己成为文艺作品和戏曲舞台上反面人物的典型。

如何评价曹操的是是非非

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确实是不一样的。但因为小说流传广泛,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容易招人误会,因为中间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帷其实多虚少,所以人们或不免信虚者为真。”(21)比如王渔洋引“落凤坡”入诗的事,已成为笑柄。学者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百挂。因此,一些学者便主张应为曹操翻案。

1959年5月15日,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他谈到曹操不仅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他也是杰出的政治人物。但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宣传,曹操却长期被当作奸贼遭到人们的漫骂。这是不公平的。他说《三国演义》的作者为宣传封建正统的历史观,就肆意歪曲历史,贬斥曹操,把三国的历史写成了滑稽剧,而后人又把他写的滑稽剧当成了三国的历史。郭沫若也接连发表文章,指出曹操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但《三国演义》流传于世后,“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22)郭沫若在他著名的《替曹操翻案》一文中还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我并不否认;但它所反映的是封建意识,我们更没有办法来否认”。但今天的时代变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

关键词:曹操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