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文章 > 正文

曹操其人及其后人如何评价曹操的功过?(12)

在郭沫若的笔下,曹操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能写诗,会下棋,亦能骑马围猎。他还有平民的风度,平易近人、生活检朴,一条被子盖了几十年。剧中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他与妻子一道补被子的场面,并感慨地说:“天下人好多人都没有被子盖!”这里对曹操的评价该是多么崇高啊!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郭沫若对曹操这个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但随着讨论问题的深入,也涉及到许多具体问题。由于这些都是学术问题,各家各持己见,也无法统一。(一)如果郭沫若等人替曹操翻案的观点成立,是不是因此就要否定小说《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上的曹操呢?有的人认为不能将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曹操等同起来。小说和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作家表现作品主题的材料,史书上记载的曹操才是真正的曹操。《三国演义》中所写的曹操是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狡猾、奸诈、暴虐,甚至无端杀人的反面典型;而戏曲舞台上的白脸曹操是个有专门扮相、专门服装道具,有专门剧目、有专门演员扮演,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演了几百年的戏曲人物。我们想,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戏曲舞台上的曹操都是不可改变的,也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我认为搞学术研究的就是要做这样一项工作,让人民群众逐渐把这两个曹操区别开来。有人要改变文艺作品中的曹操形象也是没有必要的。况且文艺作品中的曹操高度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本性,如果从艺术典型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戏曲舞台上的许多演员所创造的曹操都是相当成功的,为什么非要消毁或改变这个艺术典型呢?(二)有的人认为历史上的曹操也有两面性。曹操在统一中国,结束战乱,抵御外族入侵,抑制豪强兼并,对于民族的发展,疆土的巩固,他都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但他又毕竟是统治阶级中的人物,在他身上又始终具有统治阶级的那种自私、利己、狡诈、凶残的性格特征。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性格复杂而又丰富的人物,只强调他的功绩方面,或只强调他的罪恶方面,都不是全面的评价曹操。我想,我们应该有个全面看问题的观点。郭沫若写的《蔡文姬》虽然在当时已公开演出,但有的学者却认为那仅是一家之言。比如曹操在舞台上补被子,很多人看过后便不能接受。做为汉丞相的曹操,一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怎么能盖补过的被子呢?

关键词:曹操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