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清宫影视剧的时候,常常听到剧中皇帝的女儿被身边的人称作“格格”。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
假如回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这么称呼肯定要被皇帝和皇女怪罪!自清军入关以来,“公主”与“格格”之间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的差别。
根据《大清会典》的规定,皇帝的女儿都是公主,皇后所生女儿封固伦公主,嫔妃所生女儿封和硕公主。“固伦”“和硕”均系满语,前者是“国”的意思,后者是“旗”的意思。两个名称,两种身份,差着一个等级。
毓朗贝勒家的大格格。
“格格”是怎么回事呢?“格格”也不是乱叫的,有着出身限制,分5个等级,如下:
亲王的女儿封郡主,郡王的女儿封县主,贝勒的女儿封郡君,贝子的女儿封县君,入八分镇国、辅国公的女儿封乡君。
各宗室侧福晋、侧室所生女儿,分别降两级封授,比如亲王侧福晋的女儿封郡君。
没有机会进入公主和格格序列的宗室女儿,称“宗女”。
第十五世克勤郡王晋褀家的格格。
曾在慈禧太后身边随侍多年的裕德龄,近年来在一些文章中经常被称为“德龄公主”。这么称呼她不知有何渊源,但已是大错特错。德龄乃汉军旗人,并非宗室,没有她被特封公主的记录。
当然,例外总是有的。有清一代,格格被接入皇宫抚养并被赐封公主的,有12人,其中固伦公主3人,和硕公主9人。
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荣寿固伦公主,就属于这种情况。她原本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女,同治初年慈禧太后收其为养女,由郡主越两级直接晋封为固伦公主。这样她就和她的父亲奕訢取得了同等的地位。
荣寿固伦公主。
公主结婚后,其丈夫会成为固伦额驸、和硕额驸,能获得相应的身份地位。《清史稿》:“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尚固伦公主曰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尚和硕公主曰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
不过,公主的地位要比额驸高出好几个等级,比如,固伦公主就比固伦额驸高三等(额驸婚前已封亲王、郡王者除外)。
另外,额驸及其父母见到公主“俱屈膝叩安”,一家人都得向公主行大礼。由此可见,娶一位公主回家并不好伺候。清朝后期,这一礼制才逐渐废除。
第九代肃亲王隆懃之女,善坤格格。
根据我接触的部分史料判断,清朝公主格格们婚后能享受幸福生活的可能不多。清廷与蒙古实行联姻制度,公主格格常远嫁蒙古贵族,很多人出嫁后一直滞留北京,不愿赴边地与丈夫团聚。
嘉庆年间,庄静固伦公主、庄敬和硕公主分别嫁蒙古王公,但均未前往蒙古丈夫住所。其间嘉庆帝特意下旨,令“其各赴该游牧展拜”,但她们至死都没去。此类情况在清朝所在多有。
那些与丈夫同居京城的,因为丈夫早逝、夫妻地位悬殊等问题,也是少有天伦之乐。
参考资料:《钦定大清会典卷一·宗人府》、《清史稿·职官志四、礼志八》
“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的细节。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