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历朝的大臣普遍反对万历出征朝鲜抗击日本,因为他们都认为此事和明朝无太大关系,因此态度极其消极,一直到开战,北京朝中也就万历和石星两人明确表态支持,其他几乎全是反对态度。加上万历朝“争国本”等一系列事件的爆发,导致万历帝和整个外廷形成对立,只要是万历支持和主导的,外廷和清流无条件反对,至于利害关系,他们都不关心。
2,整个万历朝鲜战争中明廷所花费的财力为银八百八十三万五千两,米数十万斛,年均下来,约一百三十万两军费开支。这个数据是朝鲜那边的记载,因为朝鲜国穷民穷,所以朝鲜人自战争开始,就一直对钱粮问题非常关心,其认真之态度甚至还甚于明朝。
3,在这场战争中,朝鲜军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虽然朝鲜军统计数量高达十七万,但朝鲜方面自己的记载中,实际真正投入过战斗的,全加起来仅六万余人陆军,水军数千。而朝鲜军除水军外,没有一场有战略意义的正面战役。即便在和明军的协同作战中,其数量也就三、五千人,且从不被独立使用,甚至连朝鲜自己都少有战斗记载。客观地说,在整个战争时期,朝鲜军最大的作用是为明军负责运输物资,而不是战斗。可即使这样,物资运输也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一直是制约明军行动的一个重大软肋。
4,壬辰之战中,明军以三万八千人的兵力在与日军十三万兵力作战;丁酉再乱时,明军以十一万余人的兵力与日军十六万人兵力作战。换话说,整个朝鲜倭乱期间,明军其实一直在以少打多,哪怕是最后决战阶段,双方总兵力依然相差近三分之一。
5,明将祖承训在控制平壤城门的时候,看见朝鲜人与日本军队互相搭话,以势不可为最终退兵,朝鲜方面虽然矢口否认,但是朝鲜自己的史料中,却大量记载了朝鲜人掠夺官仓、投敌带路的内容。“朝鲜则赋役甚苦,大小全鳆,无限征出,不胜支当”,这是早在战争爆发前,投入五岛倭寇的朝鲜珍岛人沙火同,跟朝鲜官员的答话。
6,万历朝鲜战争有很多叫法,在中国还有万历抗倭援朝、朝鲜之役等称呼,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因1592年是壬辰年,朝鲜及韩国称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为丁酉再乱,或将两次合称为壬辰卫国战争;日本天皇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改年号为文禄,日本称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秀吉朝鲜征伐、征韩之役、日明战争、太阁西征。
7,当时的朝鲜就是一个缩小版“明朝”,国内承平日久,八道武备废弛,国王李昖重文轻武,朝廷内斗激烈,争端不断,互相倾轧,军队日趋腐败,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馀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而且也为了所谓的“挣国本”君臣闹的不可开交,战争结束后愈加的厉害。
许多小伙伴都对万历援朝战争颇有疑惑,可能大家比较纠结的就是明到底派了多少人参战?明、日各自的损失又有多大?由于中、日、韩三国史料记载差距甚大,因此很难直接从史料里面寻找精确答案。
摘要:10月13至15日,杨成武指挥某军重创美军第7师,在3天的时间里,歼敌1.7万余人,此项战果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日歼敌的最高纪录。 1937年,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