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似乎是千古颠灭不破的真理。走进史海,各个王朝无不书写了这样血淋淋的画面。
一
越王勾践赐死文种,刘邦除韩信,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雍正皇帝剪除年羹尧……这样的故事一抓一大把,不肖详说。各朝各代建立盖世功勋者能够得到善终的倒成了珍稀的。
汉武帝朝的卫青给后世的建立盖世功勋的英雄们做了一个表率。
卫青,字仲卿,西汉军事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能征善战,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余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他们很远,一时间不可能来到,因而放松了警惕。
卫青这边却是“兵贵神速”,他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的右贤王正在帐中畅饮美酒,拥着美妾,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10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但俘虏匈奴官兵1.9万人。
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二
卫青手握重兵数载,战功显赫,权倾朝野,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权远嫌故。
卫青屡立大功,汉武帝派特使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他食邑60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还在襁褓之中的三个儿子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
卫青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表示:“我没有忘记诸校尉的功劳,同样也会嘉赏。”
卫青对士卒体恤较多,他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又从不结党干预政事,更不养士。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他说:“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
按《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的不同记载。
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嘉其陪葬茂陵,“起冢像卢山(阴山)”。卫青薨后谥号为“烈”。《谥法》云: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
可能有人对卫青及霍去病出现在《史记•佞幸传》极为不舒服,因为卫青霍去病可是功名赫赫的名将,怎么能够跟《史记•佞幸传》里的其他的,如邓通、李延年货色相提并论呢?而且有人还认为,司马迁是不是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