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匈奴人为何喜欢娶兄长或父亲的妻子? 原来是吃肉有关(2)

2019-05-06 10:58:40  观察者网    

再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个展柜专门介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这是一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术书,里面涉及大量的物候信息,也是学者们推算当时气候的第一手资料。

《齐民要术》中就曾经介绍种石榴树的技巧,贾思勰强调说,在种植石榴树的时候,从每年的十月中旬起就需记得在树上裹些东西保暖,来年二月的时候再解开,否则树就会被冻死。从其他线索和作者的生平履历来看,贾思勰在书里描述的应该是高阳郡的情况,高阳郡大概位于今天的山东临淄,然而,今天在山东临淄的石榴树根本就用不着这些保暖方式,在户外完全可以自然生长,正常过冬,这说明贾思勰那个时代的气候要明显冷于今天。

除此之外,葛全胜老师还提到《齐民要术》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也就是说,当时临淄一带山桃树的始花时间基本是在清明节,也就是4月4日到5日左右。

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藏物候线索,因为山桃树这种植物的始花时间和气温是密切相关的,在中国境内,纬度往往是决定气温的重要因素,越往南就越暖和,山桃树的始花期也因此和纬度产生了直接的对应关系。龚高法和简慰民两位老师就曾经指出,纬度每南移一度,山桃始花时间就提前3.28天。

就拿今天的北京来说,山桃树的平均始花时间是3月27日,而北京的纬度大概是北纬39.9度左右,当年贾思勰笔下记录的临淄位于北纬36度左右,比北京偏南不到4度,足以使得临淄地区山桃树的始花时间大概早于北京14天。而从实际观测来看,今天临淄地区的山桃树最晚的始花时间确实是在3月14日左右。

北京山桃花开(资料图/视觉中国)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今天山东临淄地区的山桃树3月14日就始花了,而贾思勰那个时代要等到清明节4月4日或5日,足足晚了20多天,可见当时的气候要比如今冷上许多。

需要强调的是,寒冷是很多因素共振造成的结果,而且往往是人力不可抗的因素,比如太阳的活动。有国外学者曾经统计了1950—1965年间全世界22561次震级大于5.5级的地震,数据显示,每日地震频次与太阳黑子的数量有着对应关系,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的时候,地震每日频次也随之增大。

目前还不能确定太阳是如何具体影响地壳活动的,但是有一种推测认为,可能是太阳的活动影响了地球磁场,使得岩石晶体点阵的分子键瓦解,进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地球的地壳运动变得活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灾害也随之频繁起来。从历史记录来看,实际情况与这一理论是契合的,从汉帝国灭亡到隋帝国统一的这数百年间,不仅地震频繁,而且全球曾经有多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尤其是公元210年之后的短短一百年间,全球4级以上的火山爆发竟然有7次之多。

火山爆发后遮天蔽日的烟尘会随着大气环流弥漫全球,进而严重地反射和遮蔽阳光,带来长期的降温效应。公元235年,即蜀汉建兴十三年,亚平宁半岛的维苏威火山再次爆发,同年,建业(即今天的南京市)初霜的日期比当今的平均日期提前了两个半月。类似这样的火山爆发,百年之内竟有7次之多,由此可见,汉帝国灭亡之后的长时间降温很可能与频繁的火山爆发有关。

这场绵延数百年的降温过程在公元4—5世纪达到巅峰,平均气温比东汉初年降低了2.5~3摄氏度,比今天的平均气温低1.5摄氏度。

寒冷往往伴随着干燥,越寒冷就越可能干燥,这在历史中已经一再地被验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如此。

自东汉之后,寒冷开始不断地加剧,与其形影相伴的干燥效应也越发显著。到公元280年,晋武帝统一全国并改元太康之后,史书中竟然出现了“自太康以后无年不旱者”这样的记载。这场旱灾直到公元291年才暂告一段落,前后竟然持续了10年之久,可见干旱在当时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干旱和寒冷相互叠加,犹如一个幽冥的螺旋,气温在西晋末年永嘉年间跌至低谷,同时,干旱也达到了它的高峰。

“永嘉三年,夏,大旱。江汉河洛皆竭,可涉。”公元309年,即永嘉三年,旱情席卷全国,中国版图内的两条大河——长江、黄河——及其部分支流竟出现断流,曾经只有靠船横渡的天堑在当时甚至可以步行而过,以至于后人将这一景象称为“亘古未有之灾”。

噬人的黑风

除了寒冷,还有一种可怕的灾害也与干旱相伴相随——蝗灾。

现在,很多人可以在文献中看到古人对于蝗灾的种种描述,但很少有人真正清楚蝗灾到底是什么。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李钢曾经系统地研究了蝗虫这个课题。

就目前的分类来看,蝗虫指的是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斑翅蝗科飞蝗亚科飞蝗属下仅有的一种蝗虫,这一种蝗虫又因地理分布不同和形态差异而分为10个亚种,不同的亚种意味着世界各地的蝗虫彼此之间没有生殖隔离,所以,尽管蝗虫的分布极其广泛,但是理论上,它们都可以互相繁育后代。

所以从日本四岛到直布罗陀,从西伯利亚到马达加斯加,从北美五大湖到潘帕斯草原,那些外形颇为不同的蝗虫在基因上并没有清晰的边界,全世界的植物都被笼罩在一种昆虫的恐怖口器之下。

中国境内主要分布着三个蝗虫亚种,分别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其中东亚飞蝗[L.m.manilensis(meyen)]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北纬42度以南的东部平原,北起河北、山西,南至广西、海南,从地理范围上来看,其分布区域与历朝,尤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农耕地带重合度最高,直到当今,这种蝗虫给中国农业带来的伤害都是最大的。

东亚飞蝗(资料图)

李钢博士表示,与蝴蝶不同,东亚飞蝗属于典型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这意味着在其一个世代中,飞蝗只会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若虫也被称为蝻,在形态和习性上和成虫是非常类似的。蝗蝻从卵孵化以后经过5次蜕皮就可以化为成虫,整个过程的时间长短随温度而定,短则60天左右,长则200天左右。当蝗虫的世代时间较短时,也可能在一年之内产生多代,比如在海南岛,东亚飞蝗一年能产生4代。

蝗虫之所以会给农业造成重创,主要由三个因素共振造成,第一在于其繁殖能力非常强,所以群体数量巨大。第二在于它们以小麦、小米、黄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为食,与人类的食谱高度重合。第三在于它们的食量巨大,所以和人类争夺食物的时候异常凶狠。

就繁殖能力来说,雌虫交配后会在土壤中挖一个5~8厘米深的小坑,再把卵产进去,通常会产卵4~12块,每个卵块有50~80多粒卵,一只雌性东亚飞蝗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多可以繁育上千粒虫卵。而虫卵孵化出蝻、蝻发育为成虫的比例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降水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降水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抑制虫卵的发育。当雨量足够大时,雨水会对飞蝗幼虫造成直接的物理性杀伤,甚至会形成积水,淹没并杀死虫卵。

那么,如果降雨量小或者没有降雨呢?如果连续发生了十年的干旱呢?如果干旱到连长江和黄河都断流呢?可想而知,虫卵和幼虫会失去来自降雨的抑制,进而疯狂地繁殖,之后又会发生什么?

李钢博士对此做过概括,东亚飞蝗的生态型分为三种:散居型、群居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散居型的飞蝗翅膀相对较短,代谢率低,而且不集群;群居型的飞蝗翅膀长,代谢率高,整个身体呈现黑黄色,最重要的是,群居型的飞蝗会集群行动,这是很要命的。

当一个地区散居型的飞蝗在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下繁育过多时,就会转变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耗尽某一个地方的食物后便会集群迁徙。密度大时,飞蝗群仿佛化作了一股无数口器组成的黑风,让迁徙路径上的所有农田凭空消失,局面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便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

资料图:东方IC

关键词: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