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2019-09-17 14:29:06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相信许多人早有定论,但电视剧和一些传说故事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宣传她们就是改名后的同一个人呢?除了以姓氏捕风捉影外,还有什么原因?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董小宛小像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人的相似点。

1.曾在同一片地方打卡出现过。根据董小宛丈夫冒辟疆追忆爱妾生平事宜的《影梅庵忆语》记载:“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董小宛原本是南京秦淮河一带的人,不过她生性喜欢游览山水,从热闹的秦淮河畔,搬到了稍显冷清的苏州吴门居住。

而董鄂妃则因为父亲鄂硕于顺治二年南征时长期在苏州、杭州一带流连,为此推测,她也曾在苏州生活过。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舒畅饰董鄂妃

2.一样红颜薄命,一样有才华。董小宛享年28岁(本文年龄都按虚岁),董鄂妃更小,终年22岁,俩人都是红颜薄命,早早地离世。

因为猝然长辞,两位丈夫都为她们写了长篇大论的追忆作品,冒辟疆写的是上文所说的《影梅庵忆语》,顺治帝写的高大上一点,名为《御制董鄂后行状》。两篇追思里,董小宛和董鄂妃都是头顶“才女”帽的绝世女子。

冒辟疆说:“犹忆前岁余读《东汉》,至陈仲举、范、郭诸传,为之抚几,姬一一求解其始未,发不平之色,而妙出持平之议,堪作一则史论”,董小宛不仅擅长诗词歌赋,对历史也颇有自己的见解;“姬初入吾家,见董文敏为余书《月赋》,仿钟繇笔意者,酷爱临摹,嗣遍觅钟太傅诸帖学之。”董小宛还擅长临摹大书法家钟繇的字帖,一手小楷写得秀丽无比。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顺治帝福临说:“后幼聪颖过人”“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董鄂妃聪颖超过常人,作为满人,她不仅能读汉家经典《四书》,连复杂的《易经》也有所涉猎。书法嘛,更是精通得很。

3.性情相似,对家庭伦理关系上处理很得当。冒辟疆说,“姬在别室四月,荆人携之归。入门,吾母太恭人与荆人见而爱异之,加以殊眷。幼姑长姊尤珍重相亲,谓其德性举止均非常人。”爱妾董小宛刚进门,全家上下都很喜欢她,婆婆、老婆爱她,大姐小姑子和她相亲,大家都觉得,她简直就是坠入凡间的天使。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董小宛,孙菲菲饰

而且,小宛女士并非初相见客气,她是数年如一日,“越九年,与荆人无一言枘凿。至于视众御下,慈儿不遑,咸感其惠。”结婚9年,她和正房夫人没一丁点矛盾,其他夫人小妾生的孩子,也都对她感恩戴德。对自己这个夫君,那就更用心了,服侍人的细心,老婆丫鬟没人能与她相比,可见其人优秀,做人成功。

顺治帝不示弱,说自家董鄂妃是:“后倪静循礼,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对婆婆,恭敬孝顺得不行,孝庄太后甚是满意。对自己,那更是体贴入微,从吃饭到穿衣,无一不关心备至。不仅如此,就连皇帝的保姆,其他的妃嫔,她也一一礼待,“即至朕保姆往来,晋接以礼,亦无敢慢。其御诸嫔嫱,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以至于满宫上下,没人不喜欢她。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霍思燕版董鄂妃

节俭的性子,俩人也如出一辙,冒辟疆说,我们家小宛不爱金银玉器,“姬不私银两。不爱积蓄,不制一宝粟钗钿”;顺治帝说,我爱妃董鄂氏也不爱这些浮华的东西:“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

就连死前叮嘱,也仿佛是对同一个人事迹的改写。冒辟疆说,董小宛死前弥留之际,没见到婆婆都不敢闭眼,得见婆婆告别,“始瞑目”;顺治帝说,董鄂妃也一样,生病时皇太后问她病情,她总是报喜不报忧,说自己很安康。到病得严重,奄奄一息时,安慰众人自己并不痛苦后,又反复陈述,这辈子唯一放不下和内心愧疚的,就是怕太后老人家为她伤心,“惟皇太后必伤悼”。

此生完结时,董小宛是“自顶至踵,不用一金珠纨绮”,董鄂妃是“复属左右毋以珍丽物敛”。而两个丈夫对他们的离去,也都如同影离了身、秤离了砣,再难找到乐趣。冒辟疆说:“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顺治帝说:“惟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

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俩人都宛若一人。因此,难怪后代笔记小说穿凿附会,爱把她俩汇编成同一个人。

但是,尽管她们相似度极高,差别却也是桥是桥,路是路——清清楚楚的。

董小宛是明末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明末士人冒襄的小妾董氏。董鄂妃是满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爷最宠爱的妃子,董鄂氏。显然,董氏是汉姓,董鄂氏则是出自满洲贵族的复姓。而且,“董鄂”其实是满语的音译,还可以翻译成“栋鄂”“冬古”等,与董小宛的董其实相差甚远。

另外,俩人的生平细节也全然不同。《影梅庵忆语》记载,“姬母秀且贤,劳余日:‘君数来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董小宛幼年丧父,只单独和母亲一起生活;而顺治帝册封董鄂妃为贤妃时的诏文提供信息,“奉圣母皇太后口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姿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董鄂妃的父亲名鄂硕,直到董鄂妃18岁(顺治十三年)进入宫廷后的第二年才去世。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最最主要的,年龄上对不上。

同样根据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记载,冒辟疆初次拜访董小宛是在1639年的己卯年初夏,那年董小宛“时姬年十六”。以此计算,董小宛出生应该在1624年。

董鄂妃年龄比董小宛小许多,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顺治十三年(1656),董鄂妃才18岁,也就是说,董鄂妃生于1639年。俩人相差了整15岁。

换言之,董鄂妃呱呱坠地那年,15岁(虚岁16)的董小宛已经在风尘中漂泊许久,并初次遇见情郎冒辟疆,开展“恋曲1640”了。

最后,由于时局动荡,包括冒辟疆一家在内的大批士人、百姓开始了逃亡之旅。冒辟疆身体多灾多难,董小宛嫁给冒家当妾后,几乎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既当后娘也当保姆,全权照顾夫君、婆婆和幼儿,“而她之侍左右,服劳承旨,较婢妇有加无已”,最终导致忧劳成疾的董小宛在顺治八年(1651)便香消玉殒,时年才28岁。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前文说过,董鄂妃是在顺治十三年入宫为妃,也就是说,董鄂妃入宫那年,董小宛已经玉骨久成泉下土了。即使按笔记小说的改编,董小宛去世的消息是借助假死金蝉脱壳,从而入宫成为顺治的宠妃,那么,此时她也有33岁“高龄”了。33岁在今人来看是风韵正好的年纪,可在几百年前医疗保养各方面条件不如的清朝,那是可以当太后的年岁了——顺治帝生母孝庄太后就是在30岁那年进入幽长守寡岁月的。那么,时年43岁的孝庄太后,怎么会允许一个二婚妇人如此光明正大走进大清后宫呢?何况,那年是顺治爷也才19岁,口味有没有如此独特又长远,是个大大的问号。

尽管有如上种种的不可能,但“董小宛与董鄂妃”二人还是在千家万户人心中融为了一体。除了上文所说的,她俩相似度高,连性情都相仿,极容易编成一个人外,另一方面,大家愿意相信这种江湖传言的原因是,人们对世间美好人事的不舍心理。一如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后,有了她东渡日本的传说;鱼玄机因命案被斩后,后人更离奇地相传,她其实被隐秘救出,自此改名韦庄……

董小宛和董鄂妃相似点那么多,真的不是一个人?

▲《多情江山》中的董小宛即董鄂妃

尽管事实不可能,谣言也离谱到让人啼笑皆非,但这种独特的续命方式,以及编故事者背后的心意,无一不是对那些薄命女子的无限同情。所以,相信的继续相信,就让那些从死神手里“偷渡”出来的“嫁接生命”,为那些人间掠影在世间多活几年,甚至安度一生吧!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沁”中国:一个温暖孟加拉国的故事

    23-09-27 14:14:48“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耶鲁大学人类学家答疑,人类为什么会选择农耕与定居?

    22-11-04 17:27:30农耕文明,《国家的视角中》

    1154年,人才大爆炸

    22-10-28 18:14:45科举考试,秦桧

    科举的弃儿,科学的牛人

    22-10-28 18:01:58郑和航海,李时珍

    古代对君子的要求是什么?

    22-09-23 12:36:30五代十国,周文矩

    吕蒙正为何敢当面泼宋太宗的冷水?

    22-09-22 18:19:57吕蒙正,宋太宗

    朱允炆:一个被诸多忠臣拥护的君王

    22-09-15 18:44:31朱允炆,朱元璋

    竹林七贤消亡史

    22-09-08 11:45:37竹林七贤,嵇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