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野史解密 >

大清官员的穷日子和阔日子

租房子20两银子,吃喝拉撒至少30两银子,烧炭买柴、雇佣车马仆人一年又是40余两,总共将近100两银子。这是晚清时候,一个普通京官每年维持生活的最低限度开支。但在账面上,一位六品京官一年的俸禄到手只有32两银子。

那些米铺、布店、炭厂、车马店的掌柜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官,到了年关时分,掌柜、伙计就会拿着账单,上门催账。他们会笑呵呵地把账单递给官员们:“大人您行个方便。”如果“客官”掏不出银子,这些势利商人会立马换一副轻蔑的嘴脸。

大清官员的穷日子和阔日子

如果只凭朝廷的俸禄,京官们必须面对这样颜面尽失的窘况——交不起账单,肯定会遭受商人们的侮辱。

但作为这个国家实际的管理者,他们获得收入的途径绝非朝廷俸禄一途。他们首先会得到一笔数目不等的“养廉银”;然后会收到地方官员或者在地方做官的同窗好友送来的“冰敬”“炭敬”;各部里小金库会给每个官员一笔“印结银”。

这些林林总总的收入,会根据官阶高低、衙门不同,落到每人手中,从数百两到上万两银子不等,基本上可以让各级官员过得起一日三餐可口,仆人车马齐全,迎来送往频繁,父母家人赡养的生活。到了年关,绝大多数上门要账的掌柜都会满意而归。

但是,那些俸禄之外的额外收入从何而来?地方官员怎么会有给京官孝敬的银钱?各部如何建立起给官员发奖金的小金库?

京官的穷日子和阔日子

何刚德,福建闽县人士,自幼向学,光绪二年,年方二十,便中了本省乡试举人,凑了些盘费衣服,上京会试。可能是何家祖坟冒青烟,第一次赶考何刚德便中了进士,殿试三甲,奉旨以部属掣签,分在吏部考功司行走。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大清官员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