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掌天下刑名,是六部之一,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和公检法的一部分。都察院主掌官吏的考察、举劾,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大理寺专掌天下刑名的审核,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很长的时间里,御路的西侧一直是最高司法机关所办公地,故因此得名“司法部街”。
在清朝时期,正阳门以内两边官署林立,府部对列,戒备森严。由于东边是吏部、工部、户部等有钱有势的部门,西边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决定犯人生死的部门,人们便传出“东边掌生,西边掌死”的说法。
“东边掌生,西边掌死”的说法还有一种来源。
清朝时期,国家用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吏,每三年举行一次最高规格的考试——殿试。每次殿试结束后,皇帝都会在太和殿举行传胪典礼,宣布登第进士的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所有进士都会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在太和殿前听候传呼。
“金殿传胪”结束后,礼部官员捧着皇帝钦定的“黄榜”,率领进士从御道出午门、长安左门,把“黄榜”张挂在临时搭起“龙棚”里。名列榜首的新科状元率领全体进士看榜。
读书人考中进士,人生命运发生重大变化,犹如“鱼跃龙门”,因此长安左门又被称为“龙门”。
与此相反,每年长安右门和御道西侧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审”和“朝审”。到了秋后,那些被朱笔勾决的犯人,将会从长安右门提解出来,被押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行刑。
犯人们悲伤哭泣,如进虎口,因此长安右门又被称为“虎门”。
长安左门位于东边,长安右门位于西边,人们便用“东边掌生,西边掌死”来形容两个门的不同用处。今天,我们漫步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外时,怎么会想到在几百年前,相差只有几十米的两个门,竟然掌控着无数人的生死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