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木活字印刷的记录与革新:无需加热,便可印刷

文|李崇寒

王祯的本职是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县令(1295年被任命),在任6年政绩卓著:修学校、桥梁、道路,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改良农具,施药救人,口碑载道。甫一上任,他即组织力量纂修《旌德县志》,并着手编写《农书》。考虑到将要出版的书籍规模之大,若用传统的雕版印刷方式付梓,以他的收入和情况而言,无法实现。王祯心生一计,请来工匠制作木活字3万多个,大德二年(1298)制成后,先用它试印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月完成一百部,速度之快,效果甚好。可惜它们于明朝万历年间全部散佚,片纸无存。

大德四年(1300),王祯调官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此时他的《农书》尚未完稿,便将木活字带往江西,以便《农书》脱稿后排版印刷。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刻书业尤为发达的江西地区,《农书》终以雕版印行,王祯总结经验教训,在《农书》卷尾附录《造活字印书法》,希望木活字印刷术为更多人所知和使用,从木活字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到印刷,每一道工序王祯都记录下来。比如制作木活字时,先在木板上刻字,刻好字后再用小细锯把字一一锯开,用小刀修成一样大小。捡字时,由于汉字众多,王祯发现排字工人在各柜、抽屉间来回取字不方便,发明了两个木质大转盘,木活字按韵和编号放入其中,捡字工坐在转盘中间等待唱字工指示左右转动轮盘取字,减少了不必要的走动。排字时以竹片隔开,木楔塞紧,使字牢固不动。印刷时涂墨铺纸,以棕毛刷顺着字行方向擦拭纸的背面……

木活字印刷的记录与革新:无需加热,便可印刷

关键词:活字印刷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