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皇太极一步步掌控实权后,改“大金”为“大清”(3)

在政治上:皇太极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崇祯二年(1629年,天聪三年)、崇祯七年(1634年,天聪八年)和崇祯八年(1635年,天聪九年),他多次考拔和荐举汉族、蒙古族和满族生员,量才录用。贝勒萨哈连的一个奴隶、汉人宁完我,后来竟当了参将。

崇祯四年(1631年,天聪五年),皇太极仿照明朝制度,设立了户、吏、礼、兵、刑、工六部,下置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由满、蒙、汉各族之人任职,分散满族贵族的权力,调动各族人物的积极性。

这时,汉人中,有个做礼部参政的,叫李佰龙,奏请按班次排列入朝,皇太极马上同意,废了兄弟同受朝拜的格局,南面独坐受拜。后又规定:六部贝勒不得在家办公,必须到衙门上班,以便受到监督。第二年,还规定了服制、名分:护军以上的官才能穿缎子衣服,其余的人只准穿布衣;黑狐帽、五爪龙、明黄、杏黄、金黄、紫色,非汗赐不得用。还规定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主、格格、额驸等的等级和公文款式。

崇祯三年(1630年,天聪四年),皇太极以屠杀永平、迁安两地官、民等的罪名,幽禁了二贝勒阿敏。第二年,又以在皇太极面前拔刀罪,将三贝勒莽古尔泰降为普通贝勒;后又以莽古尔泰与其妹妹、妹夫、弟弟等焚香誓、谋不轨的罪行,惩治了莽的势力,并夺取了莽古尔泰一支正蓝旗的领导权。大贝勒代善因拥立皇太极有功,本人只挨批评,没受处分,但其属下也被惩罚过。

崇祯五年(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叫达海圈点了老满文,改进成了新满文。皇太极还命令诸大臣之家8岁到15岁的子弟入学,对他们“讲明义理”,使他们“忠君亲上”。

取得满族实际军政大权后,皇太极就进一步大造推翻和取代明朝皇帝的舆论。他说:天下,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从来帝王,有一姓相传、永不易位之理乎!”

关键词:皇太极,清朝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