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经过激烈角逐,朱元璋最终取得南方的控制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随后北伐,元顺帝北逃漠北,元朝灭亡。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朱棣之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开创了天子守国门的先例,因此不少人认为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明成祖迁都真是为了守国门吗?其实并不全是。除了天子守国门外,还有南北方经济差距方面的原因。
【天子守国门】
朱棣登基之后,大明所面对的历史环境比较特殊,北元(包括蒙古各部)虽然大势已去,但仗着骑兵优势多次骚扰明朝边境,仍然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当时明朝北线防御体系从西边的甘肃到辽东绵延万里,北平已成为明朝北方防御体系的最前线之一。
华北平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防守起来相对困难。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理位置优越。古人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文明所受到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势力,要守住华北平原,可以作为屏障的就是幽州(今北京)等地,在燕山山脉构筑一道稳固的防线。否则一旦外敌突破长城防线,会动摇国本。
五代十国时,儿皇帝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朝,北方骑兵在华北平原如入无人之地。周世宗柴荣和宋初统治者曾尝试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惜都没有成功。北宋的北方无险可守,防御辽朝的压力非常大,局面相对被动。明初最大的威胁仍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势力,北京一带的防线是重中之重。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又易守难攻,是理想的定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