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纪念活动丰富,影响不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父亲诞辰120周年。我从革命后代的角度体会到,父亲有许多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谈父亲的教育
“父亲总是提醒我们,不要以为你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学习、不用功,到时什么都有了”
新京报:小时候父亲对你们管得严吗?
陈昊苏:我们家是慈父严母。战争年代,父亲的工作很忙,他在前方,母亲张茜带我们兄妹几个在后方,到了上学年纪就上学了。一般人家的孩子,放学回来后父亲都要问一问学得怎么样。父亲没有时间,但还是很关心,有空他就会写一封信来,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偶尔的军旅途中,他也会问一问学习情况。
但这样的家庭教育很少。有时要打伏击,顾不上我们,父亲就把我们兄妹送到老百姓家里帮忙照看。我记得有一次,要行军打仗了,他给我们找了个毛驴,旁边有两个筐,把我和兄弟两人都装在了筐子里,跟着部队走。
战争年代总是聚少离多,但有机会父亲还是很关心我们的学习、身体和成长。他经常说,新中国成立后,每个人必须要有知识,有了知识才能为国家建设效力。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家在上海安顿下来,父亲兼任上海市市长和华东军区司令员两个职务,在上海、南京间往返奔波。
从小在军队生活,我们也习惯了这种生活,也理解父亲。偶尔见到父亲后,都很高兴,我们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他叮嘱我们要听妈妈的话,守纪律。这些我们都努力去做,不能让父母亲为我们操心。
相较于父亲,母亲是严厉的。从小母亲就要求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吃饭要洗手、要讲卫生,比较严格,但父亲忙于工作,不会管得太细。我们见到母亲都害怕,而父亲从来不对我们发脾气,见到父亲都很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