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曾经评价父亲的诗作说,他的诗词是“他自己坚持战斗、辛勤工作的纪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同时代人在毛主席指引下进行社会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经过的历史道路”。时过境迁,母亲的评价看起来依然准确到位,意义深远。
新京报:父亲的诗对你是不是也有影响?
陈昊苏:我上高中的时候,在学校也喜欢写诗,但我读父亲的诗并不多。当时,他的诗没有集纳出版,家里有一些存稿,也不给我们看,并不知道父亲会写那么多诗歌。后来社会上流传着父亲《梅岭三章》等著名篇章,对我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72年1月6日父亲不幸病逝,母亲继患重病。她在患病时毅然担起整理编辑父亲诗词作品的重任,我作为长子在旁边承担誊写抄录的具体工作。一边整理一边抄写,更多地了解到父亲是一个很勤奋的诗人,他把生活经历、战斗经历记录下来,同时也加深了对父亲诗作的理解。后来我写诗时,把父亲写诗的一些习惯等学会了,有人说,你写的诗歌和陈毅元帅很像。
今年是父亲诞辰120周年,明年1月是他逝世50周年。前不久,我从历年写的怀念诗作中挑选出50篇编印成集,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父母双亲半个世纪每时每刻萦绕心头的缅怀与思念。
新京报:陈毅元帅逝世时,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陈昊苏:1972年1月10日,父亲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提前大家都不知道毛主席要来参加。下午三点快开始时,毛主席来到了追悼会现场。很多人没有想到,我们家人也没有想到。毛主席向母亲问了父亲的一些情况,并表示慰问和哀悼。他对我们兄妹四人说:“你们要努力奋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立了功劳的。”
父亲戎马一生,生前虽然遭遇了一些逆境,但他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相信中国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困境,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