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纪念馆馆长何睿认为,
张纯如是华裔后代的好榜样。
青少年是薪火主要的继承者,
应该把这把薪火更好地传递下去,
让记忆传承、薪火永递。
为历史发声、为和平奔走的,
有海外华人社团,
还有张纯如父母。
尽管年岁已高,张纯如父母多次回乡,
不仅向纪念馆捐赠了大量文献资料,
还赠送了许多珍贵文物。
“光·影”:
这场和平的守望,穿越时间
——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
“我们多想抱紧那年战火中的‘孩子’。”
守护好每一位幸存者老人,成为了援助协会存在最重要的理由。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供图
每年12月,
是李雪晴最忙碌的日子。
身为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
的工作人员,
这段时间她不仅要联络各种,
与幸存者老人相关的工作,
还要担忧和关心着老人们的身体和心情。
对于李雪晴和协会的其他工作人员来说,
陪伴幸存者老人看病、
张罗各种费用报销、
解决老人家的烦心事……
一桩桩看起来家长里短的琐碎事,
都是协会的份内事。
幸存者老人们把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当成了亲人,大家也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爷爷亲奶奶。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供图
更不用说,每逢节假日,
协会的工作人员联合志愿者们,
到幸存者老人家中慰问,
筹划好各种适合的活动。
大家心里都期待着这份平常的幸福,
能抚平老人们在战争中,
所受的创伤,安度晚年。
——“95后”和平卫士:
“作为‘网虫’,传递和平理念我有最大的优势。”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际和平宣传部工作人员赵美娜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传递和平理念的使者。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