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eresgruppe Weichsel——维斯瓦集团军群,英文:Army Group Vistula,1945年1月24日,第三帝国行将就木,但仍然残存有一丝幻想的纳粹高层依然拒绝承认自己失败的现实,将被打废了的A集团军群的部分军队、中央集团军群的部分军队、各种各样的新组建的部队以及一些特设部队,集合成为一个新的集团军群,填进了位于下维斯瓦河与下奥得河之间的巨大防线缺口之间。
到了战争末期,纳粹党魁首已经不信任任何人,对军事的把控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面对着必将到来的失败,纳粹高层和国防军的职业军官们的矛盾也日趋激烈,而接连的失败也让希特勒丧失了对所有高级军官的信任,一意孤行的指派没有任何军事指挥经验的党卫队头子——希姆莱,担任维斯瓦集团军群的指挥官。醉心于权力的党卫队首领,在军事上的造诣虽然不深,但是对排挤对手却是极为精通,迅速的抓住了机会,将隶属于该集团军群的第11集团军,作为扩充纳粹党私党武装的平台,在该集团军内迅速的扩充了大量的武装党卫军部队,并将许多人数和装备远未达到标准的部队,扩充为师级部队,大批的纳粹狂热分子由此得到了提拔。
维斯瓦集团军群最有能力,却无法施展才华的年轻将领——沃尔特·温克
好大喜功,贪图享乐的希姆莱,极其不专业的将自己的专用列车设为了司令部,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对外联系通讯部门,只通过唯一一条专线负责对外联络,甚至连最为重要的军用地图也极为不专业。更让那些职业军官感到愤懑的是,希姆莱每天只工作四个小时,而且在每天工作之前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了解当日的资讯,吃过午餐之后,这位享乐专家还需要睡个美美的午觉。
准备发动进攻的德国军队
1945年2月15日,德国人发动了东线战场最后一场装甲进攻作战——至日行动,妄图阻断苏联红军向柏林方向的推进,就是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之下,希特勒仍然坚持要求让权术大师希姆莱来指挥此次攻势,但在古德里安激烈的反对之下,尽管在会上希特勒几乎发出了比咆哮更加刺耳的尖叫,但最终不得不接受由沃尔特·温克将军指挥该次攻击的建议。作为纳粹国防军最年轻的高级军官,温克将军能力极为出众,在突击的最一开始,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此时此刻,纳粹的高层们,仍然不相信忠于自己祖国的职业军官,竟然丧心病狂的要求温克将军每天往返近乎300多公里参加每日汇报,最终让疲惫的温克将军出了车祸,受了重伤进了医院,而纳粹发动的至日行动,也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但该次失败的进攻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苏联红军对柏林的攻击计划。
德国人的至日行动给苏联红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延缓了其对柏林的攻势
伴随着苏联红军的进一步推进,希姆莱在军事上的无能体现的淋漓尽致,根本拿不出像样的进攻或者防守方案,但希特勒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在人员为人上的失误,直至3月20日,才最终决定撤掉德国二战中最不合格的集团军指挥官,指派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接替了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官的职务,而此时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前线距离柏林也仅仅只有80公里了。接手了希姆莱留下的烂摊子之后,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在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的条件下,精心布置了防线。而此时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四个集团军群已经被干掉了两个,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手中利用剩下的两个疲弱的集团军,居然顶住了苏联红军三天的攻势,从4月16日,一直坚持到了4月19日。
德国人突围后的惨烈景象
作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清醒地知道战争继续下去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利益,尽到军人的职责,哥特哈德·海因里希下令西撤,希望能够为德国带走更多的军队和平民。而不是听从希特勒丧心病狂的指挥,要求所有人与他的第三帝国一起陪葬。4月28日,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被免了职,其继任者克特·司徒登特成为了维斯瓦集团军的指挥官,结果司徒登特还没有到任,就成了盟军的俘虏。而维斯瓦的各个部队,则面临了不同的命运,第三装甲集团军的30万人最终在5月3日投降了英国,而第九集团军,大约有五分之四被苏联歼灭在了位于柏林东南哈尔伯包围圈内,只有大约3万人突围成功,最终逃到了易北河西岸,投降了美国人。维斯瓦集团军群的覆灭,从整个过程来看,无疑是第三帝国的统治者,自己敲响的丧钟。
对于慈禧太后而言,李鸿章绝对算得上是大清帝国的肱骨忠臣,李鸿章书生出身投笔从戎,从曾国藩的幕僚到淮军统帅,不但得到了老师曾国藩的不停提拔,长期垂帘听政掌握清政府最高权柄的慈禧太后也对李鸿章青睐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