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清朝初期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为何让金圣叹丢了性命?

1661年,位于江南地区的苏州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哭庙案。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任维初的官员。

任维初是山西省石楼县人,以贡生的身份出任学谕,1660年12月1日出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县令。任维初是一个贪得无厌、倨傲无礼,信奉严刑峻法的酷吏。他到了苏州后,积极配合朝廷催收钱粮,不惜严刑拷打拖欠者,将一名乡民活活打死。不仅如此,任维初还监守自盗,盗取常平仓的粮食,换取银钱中饱私囊。

清朝初期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为何让金圣叹丢了性命?

任维初的所作所为,在苏州地区引起了巨大的非议和不满。当地的秀才们,筹划了一场哭庙活动。

什么叫哭庙呢?

这是苏州地区流传的一道地方习俗。苏州经济发达,繁荣富庶,文风鼎盛。许多秀才来自殷实富裕的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较高,对社会事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遇到当地官府作出了不法、不义的事情,他们就要自行集合在文庙里,用一篇《卷堂文》来向儒生的祖师爷孔子哭诉,号召更多的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彰显正义,打击不法。

清朝初期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为何让金圣叹丢了性命?

在明朝时期,苏州当地官府对秀才们的哭庙很重视,因为官员们得罪不起这些秀才背后的士绅力量。

2月4日,苏州秀才薛尔张、丁子伟在文庙管理人员处请来钥匙,打开了文庙,开始在孔子画像面前哭诉。100多名读书人闻讯而来,鸣钟击鼓,声势搞得很大。后来,又聚集了1000多人。紧接着,他们又浩浩荡荡地来到江苏巡抚衙门,请见江苏巡抚朱国治,跪进揭帖。

他们的揭帖《哭庙文》,是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所写。金圣叹在揭帖里将矛头直指任维初,怒斥他“胆大包天,欺世灭祖,公然破千百年来之规矩,置圣朝仁政于不顾,潜赴常平乏,伙同部曹吴之行,鼠窝狗盗,偷卖公粮,罪行发指,民情沸腾”,又说“读书之人,食国家之廪气,当以四维八德为仪范。不料竟出衣冠禽兽,如任维初之辈,生员愧色,宗师无光”。在金圣叹的妙笔生花之下,任维初被骂得淋漓尽致、体无完肤。

清朝初期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为何让金圣叹丢了性命?

江苏巡抚朱国治听了读书人们的哭诉,不但没有产生同情心理,反而震怒。任维初是他的下级,深得他的赏识和信任。苏州秀才们痛骂任维初,难道就没有指桑骂槐的意思?就算没有,也犯了“打狗不看主人”的大忌。朱国治当即派兵将1000多名读书人全部驱散,拘捕了在场5名带头的秀才。继而把并没有在场的金圣叹列为首犯,将他与另外十余人一起抓捕归案。

关键词:苏州哭庙案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