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3)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

《三国志》,陈寿撰,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始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终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共65卷。《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

陈寿(233-297),蜀汉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字承祚,经学大师谯周的学生,为人好学、质直,有良史之才。任蜀历任卫将军,东观秘书郎。入晋以后,受中书令张华推荐,除佐著作郎。官至御史治书。太康元年(280)开始编写,完稿后,颇为人们赞赏。著作除《三国志》外,还有《诸葛亮集》、《益都耆旧传》、《古国志》等。

《三国志》成书以前,魏、吴二国都曾修史,陈寿此书主要根据是王沈《魏书》、韦昭《吴书》、鱼豢《魏略》等书。惟蜀国无史,必须由陈寿直接采集资料来写。

陈寿是蜀人,在蜀未亡时即注意蜀事,他所采集的虽然不及魏、吴官史那样丰富,但终于完成蜀书。

《三国志》取材精审,文笔简要。它把三国分为三书编写,在断代史中也别具一格。由于陈寿的史学、文学都很好,所以后人把这部史书也列为“四史”之一。

《三国志》的缺点是内容过于简略,仅有纪、传,没有表、志。在陈寿死后130多年,南朝刘宋裴松之(372-451)为它作注。裴松之引各家史著达210种。注文超过陈寿原书数倍,这些书后来大部佚失,赖有裴注,才得流传能见到概略。

裴松之注书,兼容并包,广集诸说,求同存异,自己不加评判。这种注法,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裴注完成后,宋文帝赞美说:“此为不朽矣。”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

关键词:两晋南北朝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