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创冷枪杀敌最高纪录!老美说神枪手全靠子弹买,张桃芳说我不是

中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内陈列着一支老枪,下面有一排让人肃然起敬的注解:“抗美援朝战争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这支老枪在世界上的通用名叫M1944式莫辛纳甘骑步枪,口径7.92毫米,枪管长520毫米,瞄准工具为弧形标尺,没有瞄准镜,有效射程1000米,志愿军战士都叫它“水连珠”。

在当年,用过这支“水连珠”老枪的不止一人,但让这支老枪成为传奇的却是一名入伍不久的年轻士兵。

他叫张桃芳。

讲述张桃芳的传奇故事,得从他少年时代领悟到的一个道理说起。

1931年,张桃芳出生在江苏扬州兴化程堡镇西村,少年时代正赶上日军侵华。那时候,附近据点的小鬼子隔三岔五就要来村里杀人放火,但朴实勇敢的村民没有被吓倒。小鬼子每次要来村里祸害时,村民们就杀鸡,将鸡血泼在小鬼子的必经之路上。张桃芳说,起初他感到困惑,平日里看似凶神恶煞的小鬼子为什么一见到路上的鸡血,顿时就没了嚣张气焰?后来他明白了,悟出了一个道理,看起来凶残的敌人其实非常胆怯。只要拿到他的短,就可以镇住他,打倒他,战胜他。

在家乡,张桃芳当过儿童团长、基干民兵队长,但只扛过红缨枪、没有子弹的老套筒,真正打上枪,还是1951年3月入伍后参加了两个月的射击训练,但那时候子弹金贵,没条件也舍不得放开打。

1952年9月2日,张桃芳所在的第24军奉命入朝。9月中旬,24军经过一路急行军,赶到朝鲜的战略要地元山驻防。

驻防期间,在元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张桃芳所在的72师214团3营8连进行了入朝后的第一次练兵,内容是打靶。

对于打枪,因为入伍后摸过两个月的枪,张桃芳并不发怵,但入朝后他是连里的通讯员,整天都在赶路,根本没有时间琢磨身后背着的那支“水连珠”。“水连珠”打得准,特别耐寒,是支好枪,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枪管短,子弹的散布面比较大,如果不经过刻苦训练,根本打不好。因为这个原因,张桃芳头一次打这枪,3发子弹,3次机会,结果光秃秃的3个0环,照连长的话说,吃了3个大烧饼。

张桃芳说,上来就吃3个大烧饼,难看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不认输。为了得到练枪的机会,张桃芳找到连队指导员,跟指导员讲悄悄话——离家入伍的时候,我跟媳妇说好了,她在家多种地打粮食支援前线,我在前方努力杀敌,争取早日将立功喜报寄回家。

连长说,当通讯员也是保家卫国。

张桃芳说,吃烧饼难立功。当兵的枪打不好,对不起这身军装,只要指导员给我一个机会,我保证能把这支“水连珠”悟透。

指导员觉得张桃芳身上有股子执着劲,最后同意将他放到战斗班,3营8连9班。

指导员看得没错,自打来到9班,为了将手里的“水连珠”悟透,张桃芳像中了邪一样,老是端着枪,一端就是好几个钟头。

张桃芳告诉同班的战友,这叫“临阵磨枪”。

为了磨透这支枪,悟透这支枪,连日来,张桃芳把远近不同的各种物体当成目标,枪膛里却不装子弹,只是不停地击发。这一关过后,到了打真枪的环节,为了做到扣动扳机的瞬间,手臂、身体纹丝不动,张桃芳要求自己在击发后一直想着目标,并且要看清楚准星是如何跳离目标稳定下来的。那一刻,他甚至不会松手放回扳机,就像手指头长在了扳机上。为了增强臂力,他还自制了两个沙袋,练到后来,他在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仍能够分毫不差地扣动扳机。

到了夜晚,张桃芳觉得这是练眼力的好时候,他常常端着枪瞄准坑道里忽大忽小、忽高忽低的煤油灯光,一练就是半夜。

就在张桃芳废寝忘食,中了邪似的练枪时,上甘岭上正在上演着一场异常惨烈的血战。这场著名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打到11月25日,历时43天。双方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双方伤亡约3万人,597.9高地也由此被称为“伤心岭”。

关键词:张桃芳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