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的困难还能克服,但在心理上,大多数越南师生却难解思乡之情。武醇儒曾回忆:“当时所有人都有‘归心似箭’的感觉,不愿意离开战火纷飞的祖国,无法安心在和平、衣食无忧而又远离祖国亲人的环境里生活,我本人也无法摆脱这种心理状态。与国内联系困难,鲜有亲人的书信和信息往来。再者,学舍区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如何做到互相理解、和谐相处也是难题。”同时,“由于距离远,我们无法及时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而且驻地各方面都十分落后,语言不通,与当地群众交流困难,中央学舍区似乎是个‘绿洲’。”
南宁邮政第4号信箱
针对出现的问题,中国政府设法帮助,从细节处改善他们的生活。先是接受了越方的建议,新打了6口井取水,又为学生们购买了带抓手的水杯,建造卫生间,增加青菜瓜果,帮助师生购买食品和生活用品,尽一切努力满足越方的要求,为他们创造在异国安心学习的环境。
根据心圩村条件过于简陋、房屋不足、用水困难的现状,中方也在考虑筹建新校区。1952年10月,广西省委再次致电中南局并报中央,希望拨付190亿元育才学校修建费。中央很快回电表示同意,指示,建筑面积以每人平均不超过10平方米为准。
不久,由中央财政下拨的供先行备料用的80亿元资金到位。195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再次下发追加拨款的批复:同意该校新建校舍的经费再增加110亿元,以300亿元为总的控制数字。工程可分为两年完成。
▲1958年,越方颁发给育才学校中方人员的证书
外交无小事。尽管学校在建,但仍有不断出现的问题。而作为国际学校,任何小的矛盾都有可能影响到两国关系。为此,中共中央专门派人到广西检查育才学校的情况,并在9月7日,针对发现的问题,再次致电广西省委,提出了具体、细致的指示,强调中方的角色定位是协助越方办学,而不是指导,要给予越方更加宽松的空间。中央指示:
今后该校全年预算,经该校呈报越南驻广西办事处核准转交省委,省委研究后,并提意见送中央,经中央批准后,全部经费由越方掌握。其决算由越南办事处审核,并报其中央。用款得当与否以及有无其他漏洞,由越方自己检讨。只送一份我方参考,不要去检查他们的决算。
我方派驻该校干部的生活供给、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学习生活归省委负责,其业务则由越校部领导。……但无论干何事,均应尊重越方意见,接受领导。如对学校有意见,可向省委反映,不直接向学校提出。向学校提出与否,由省委决定,重大问题,省委应报中央。
中央已批准足够的款项给广西省委为育才学校建新校舍。省委应尽一切可能,保证新校舍年底完工,明年春季能在新校舍上课。
1954年,一片红砖红瓦的建筑在南宁西郊五里亭一带拔地而起,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新校区落成了。新校区是按照越方提出的要求设计的,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除教室外,全校被划分成幼儿园、中小学、师范、基础科学等学区,配备了礼堂、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游泳池、花园等区域。1955年1月,迁校完毕。出于保密的需要,通信地址定为“南宁邮政第4号信箱”。
▲南宁育才学校新校园
新校区都是新装备,为了制作全套的木器家具,从1954年起,每天八九十位木工师傅,整整干了一年还未完成。学生服装和日用品也全部换新,每人还多发了皮鞋、雨鞋、胶鞋各一双,外衣、衬衣各两套以及背心、袜子、手套等,还有重新缝制的崭新棉被褥。
伙食也大为改善,早点以豆浆油条为主,每人每天平均有三四两肉,并根据越南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加工菜肴。武醇儒回忆:“在物质供应方面是充足甚至有点过剩的。和平环境尤其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每每面对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怀念国内的同胞和指战员正处于物质贫乏、艰苦的条件下。”
尽管如此,学校仍存在教材等问题,有的年级因没有课本,需要在课堂上抄书,适用的教材买不到。学生们体质比较弱,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紧张,休息时间不足,患有神经衰弱症。
1955年3月7日,中央再次致电广西省委,下达中央帮助育才学校的几点指示:
今后对育才学校的帮助:教学工作方面,由中央教育部党组负责,并委托广西省教育厅党组就近具体帮助;学生工作方面,由青年团中央负责,并委托广西省团委就近具体帮助;经费开支与生活供给仍由中央对外联络部负责,并委托广西省委联络部就近处理。
最近将由中央教育部党组、高教部党组和团中央派出干部,合组一个育才学校工作组(不称专家小组)到育才工作,干部正在调配和审查中。这个小组由省委领导,业务问题则由教育厅和团省委负责指导。
小组到后,由省委介绍给越方办事处转介绍至学校,其任务在于帮助他们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是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去管理与领导。因此,必须尊重越方的意见,注意团结。
根据中央指示,4月,广西省委对外联络部提出由省委联络部陈岸、区镇,青年团广西省委陈生,省教育厅党组李迪生以及中央派来的朱学5位同志,组成直接对省委负责的育才学校工作委员会,常驻学校,负责协调解决各项事务。
在工作方案中特别强调了两点:工作要有积极的态度和慎重的步骤,中方只能了解情况,提出建议进行帮助,既不是领导也不能主办,更不能包办代替;此外,强调要高度集中统一,一切大问题的决定均集中于党组,任何个人不能自作主张。
省内公开省外秘密
育才学校从开办以来,为了安全,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中方还派出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驻守,日夜警戒。
越南学生远离故土和亲人,难解思念祖国之情。而且大家反映,来中国好几年了,却不了解中国,也没有交到中国朋友,很想与当地学校联合搞一些活动。
对越方提出的公开要求,中方予以积极考虑。1955年3月30日,广西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以省对外联络部名义,下达了将育才学校公开的具体办法:
同意育才学校公开,可到省内各地游览参观,到省外参观,仍需经中央联络部批准。因此,今后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育才学校师生与省、市内各中国学校进行联欢、赛球、参观、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或到市内参观、购买日用品等。但我们考虑育才是越南办的,学生年龄较小,政治认识较低等情况,为了在政治上免出漏洞与确保安全,所以上述活动还应是有控制的,且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同时,还应注意不登报、不宣传学校性质、具体情况不公开、不参加当地群众大会,省内公开、省外秘密等原则。
该办法对公开范围、加强组织领导和保卫工作、经费问题等都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允许育才学校师生到市内购买日用品、吃饭、理发、缝衣等,允许到经公安机关审定过的照相馆照相。
经学校党组同意,育才学校的中方教师和干部可以与越方人员合影、通信、互赠小纪念品。但外出游览参观时,要提前半年拟定出行计划。日常外出,要有组织领导,人员不宜过多,并有中国同志或翻译陪同。
为便于识别关照,外出时,要佩戴育才学校的布制襟章。参观经费若接待单位无着,可事先征得省委联络部同意,以国际友人人数每人每次5角(1955年2月,人民币改为现行币制)计算,凭单据到省委联络部报销。参观来往旅费、伙食补助费,按每人每天1元2角标准,由育才学校报销;我方各地机关可按每人每次1元5角的标准,作一次性招待,费用凭单据到省委联络部报销。
根据育才学校提出的意图,中方选择了规模较大、设备较好并具有代表性的南宁市三中作为试点。9月12日下午2点半,30多位育才学校的师生来到三中,参观了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环境以及学生的课外活动。短暂的参观很成功。随后几年,育才学校与当地学校、工厂、农业社的交流活动成为常态。
▲历史悠久的南宁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