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读徐俊《翠微却顾集》:以“中华”之名,为文化守护(3)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4000年完整连贯历史记载的国家,这样说的最重要依据就是二十四史的存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1958年即启动二十四史点校工作,无论是在国家困难时期还是特殊时期,始终坚持往前推进,强烈体现了自觉担当国家民族文化使命的精神,准确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前进的发展道路,成功创建了中华书局保持至今的出版格局和核心品牌——古籍整理和传统文化出版,中华书局这才迎来了110年局庆的高光时刻。

精诚所向

读《翠微却顾集》,我为书中记叙了一批专家学者与中华书局大量精诚合作的故事而感动仰慕。

出版界一直有着“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之说,作为出版从业者,我当然是深以为然的。不过,此说并不能全面体现出版者与作者的种种情缘。深究起来,许多出版者与作者还有合作过程中结下的深厚友情,为了共同事业而互励互助,共同成就,也常常成为佳话。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家出版机构,高质量的作者队伍乃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书中关于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文章记载,当年,一批学养精深的史学家、文献学家和编辑家参与二十四史点校工作,顾颉刚、陈垣、郑天挺、翁独健、唐长儒、王仲荦等先生都是断代史方面的顶级学者,中华书局依靠这些顶级学者以及众多优秀学者集中校史,确保点校本二十四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最权威、最通行的版本,从此享有国史标准本的美誉。

书中有众多篇什谈及专家学者与中华书局的关系。《中华书局的良师益友——怀念何兹全先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怀念田余庆先生》《中华版图书他题签最多——记忆中的启功先生》《细微处见精神——追忆刘浦江与点校本辽史修订》《张政烺先生与中华书局的因缘》《郑天挺先生与中华书局》《送赵昌平先生最后一程》《平实而通达的引路人——追怀蔡美彪先生与中华书局的情谊》《书札中的雪泥鸿迹——中华书局所藏向达致舒新城书札释读》《王先谦〈新旧唐书合注〉的前世今生》等篇,最能说明专家学者与中华书局之间亲切深厚的合作情谊。这些文章一一展现了专家学者深厚的学养、严谨的治学和对中华书局的信任,生动讲述了学术力量和学术资源在打造传世精品,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贡献力量的故事。

关键词:翠微却顾集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