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读徐俊《翠微却顾集》:以“中华”之名,为文化守护(6)

匠人匠心

读《翠微却顾集》,可以读到中华书局大量的出版实例,在大量实例里彰显了专业出版的工匠精神。

出版是大众传播,可出版还是一项专业的文化事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它的专业属性。宋云彬、周振甫两位先生在专业出版上的工匠精神最具代表性。《翠微却顾集》中《宋云彬:点校本二十四史责任编辑第一人》《全唐诗补编编辑工作回顾》《要有机会去打一口深井》等篇和所有介绍周振甫先生的文章,都对中华书局秉承的工匠精神作了生动详细的讲述。

《翠微却顾集》书中多处介绍了中华书局的选题调研、体例设计、内外部审稿制度,让我们了解到书局是如何通过制度化管理来保障出版物质量的。其中《二十四史点校整理的回顾与现状》一文全面介绍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的各项管理办法,足以使得从事出版40余年的我深为叹服。

首先,中华书局确定了二十四史修订工程有三项基础工作:第一是全面清理点校工作档案,了解当年的点校工作过程、体例形成过程,以及各史特点和点校本主要遗留问题;第二是系统搜集梳理各史出版后有关点校本的意见,查找学者关于标点疑误的文章,全面了解在学术界使用过程当中,发现并指出的点校本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是编辑部集中走访原点校本承担单位和在世的点校参与者及弟子门生,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这些工作,负责修订工作的编辑们才能知晓修订工作的着力点,提早注意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中华书局为二十四史修订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其中,确定了对二十四史修订工作各史承担单位及主持人遴选的三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地考虑原点校单位;二是如原点校单位不承担的话,尽量考虑断代史或专题文献整理研究重镇;三是重点考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力量配备等诸多因素。再就是确定了修订工作的总则和工作流程:第一是“工作本”制度,要求各本所有异文都要记录在工作本上;第二是修订本长编制度,中国史学的传统就有长编制度;第三是专家审稿制度,专家审稿贯穿方案设计、样稿确定、定稿全环节,专志、专传聘请专家纵向把关。最后还规定有编辑组审读制度和编校部校对制度。在全稿合拢以后,编校部要全部重新通校本史所用的底本,还要把点校本和新的修订本进行核校比较,明确地知道底本、点校本和修订本之间有什么差异,其差异还要由修订小组再次确认,最终达到保证校勘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翠微却顾集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