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篯与中华版〈唐六典〉点校本》一文生动讲述了著名学者汪篯先生受邀参与编辑中华版《唐六典》点校本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汪篯先生带着严重的肠胃病,经过一个月,每天连续十小时的审读,完成了陈仲夫先生点校的《唐六典》的第一遍审读。“有一段时间,汪先生每晚到陈先生家商讨书稿中的问题,有时为了一条校记,甚至是据哪部书而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第二天,汪先生仍然前往,两人争论依旧。”汪先生的认真和高水平的工作感动了陈先生,陈先生后来在书的《后记》中诚恳写道:“虽然是由我独立完成的,实际上却包含着众多师友,特别是汪篯、柳宪(《唐六典》责任编辑)的心血。”足见老一辈学人信义谦逊的气度和书局老一辈编辑家的影响力。
出版业内许多编辑对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周振甫先生的编辑业绩不仅熟稔而且引为典范。我对周先生更是一直保有高山仰止一般的崇敬,曾经为寻找更多关于周先生的资料,向徐俊先生寻求过帮助。现在,《翠微却顾集》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关于周振甫先生的编辑往事记载甚详,共有《春雨润物细无声——周振甫先生琐忆》《周振甫〈管锥编〉选题建议及审读报告》《周振甫〈管锥编〉审读意见——附钱锺书先生批注》《周振甫〈谈艺录〉(补订本)审读意见——附钱锺书先生批注》多篇,既有周先生关于《管锥编》《谈艺录》二书完整的编辑资料,还有周先生作为编辑大家的治学、为文、为人的风范。1997年8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与周先生做访谈,问他: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能成为职业的学者,遗憾吗?周先生用浓重的乡音淡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这是多么高妙的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