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下来的事情出人意料,宁王的小舅子并不打算攻打刘源清所在的县城,只准备带兵悄悄路过,他觉得攻城是件麻烦事,费时费力,万一因此误了宁王的造反大业就得不偿失了。
宁王的小舅子不准备惹刘源清,刘源清却不准备放过对方。为了拖住这支东进的叛军,刘源清招募了200名死士突袭叛军,一举搅乱了叛军阵营,并斩杀了宁王小舅子。剩余的东进叛军一时没了主心骨,不得不给刘源清送信示好,希望刘源清高抬贵手,让开道路。
刘源清心想,既然对方主动示弱,显然是自己占了上风,何不趁此机会将其消灭、立一个大功?他立即派人把使者杀了,紧接着消灭了这支残余的东进大军,为平叛宁王之乱消除了大患。
宁王之乱被平定后,刘源清因此功劳升任监察御史,又在之后的十余年间被火速提拔,先后任大理寺丞、兵部侍郎等。可以说,阻敌东进的战功是刘源清后来飞速晋升的根本保证,否则以他的资历,他很难在十余年间由一个七品县令跃升到三品侍郎。
事实上,若不是宁王小舅子决策失误,以刘源清的实力,他能不能打得过对方还不一定。悲摧的是,刘源清却错误地认为是自己的强硬打败了对方,并得出“面对叛乱者,一定不能心慈手软,只要自己坚持强硬不妥协的立场,叛乱者终究会向自己服软”的“经验”。刘源清没有想到,这成了他在大同折戟的关键。
三
事实上,在刘源清决定发兵讨伐大同叛军之前,大同巡抚已授意按察佥事用计擒获了十余名叛军首领。按说这种临时起意的叛乱行动,一旦带头之人被抓获,剩下的人便会一哄而散,叛乱也会就此结束。
但刘源清不这么想。他凭借自己之前的经验,派人在大同城中张贴榜文,向大同军民表达了自己平叛到底的强硬立场,声称嘉靖三年的五堡之变就是因为朝廷的处置太过宽容,才导致如今的大同叛军再次作乱、戕杀大同总兵,这种行为必须严惩!
这张榜文无疑是在遍地干柴的大同又添了一把火。本来朝廷早已处理完五堡之变,五堡遗民也已变成了安分守己的良民。如今刘源清来这么一出,五堡遗民纷纷以为朝廷要秋后算账,心中惊惧不安,本来已经恢复安宁的大同城内又开始暗流涌动。
明朝建立后,曾经是泉州市舶司提举,也是泉州最大的富豪蒲寿庚已经去世七十多年。然而,明朝人将蒲寿庚掘坟鞭尸三百,朱元璋更是将蒲寿庚家族称为“余孽”,除了全部充军,还命令“为娼发奴,世世不得登仕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