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相传为杜康发明,自它诞生以后,便与人类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古往今来,饮酒能演绎出一幕幕引人入胜的故事,也会造成一件件令人遗憾的事故。所以,何时何地能否饮酒、饮用多少,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政治人物,更不可等闲视之。
北宋宰相张齐贤就曾因饮酒过量而招致罢相。事情是这样的: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冬至,皇宫举行朝会仪式,文武百官朝见天子。如此庄重场合,宰相张齐贤却以醉酒的姿态出现,他衣冠不整,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几颠仆殿上”。御史中丞见此情形,当即弹劾张齐贤失仪。张齐贤连忙解释:“因为天气寒冷,故而饮酒抵御风寒,以至于喝醉了。”解释归解释,但他自知违规,只好叩头谢罪。宋真宗对他说:“卿为宰执大臣,何以做百官表率?朝廷有宪典,我不敢徇私,卿即听候处理。”三天以后,朝廷罢免了张齐贤的宰相职务。
客观地说,张齐贤不愧为一代名相。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志存高远,苦心向学。宋太祖西巡洛阳之时,年轻的张齐贤竟然跑出来拦驾,要求向君王建言献策。宋太祖将他召入行宫,他指天画地,条陈十事。宋太祖认为其中四条很好,而他坚持十条都重要,于是两人争吵起来。宋太祖只好让人把他拉了出去,但心里还是很欣赏这个年轻人。张齐贤于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无论是在地方为官,还是入朝拜相,他都善于用事,敢于担当,政绩卓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足智多谋,富有军事才能,曾率兵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他不仅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所著《洛阳缙绅旧闻》《孝和中兴故事》均为世人称道。但是,张齐贤也有其缺点,饭量虽大度量却小,喜欢饮酒,个性另类,不事仪矩。
现在看来,因饮酒失仪而罢相,未免过于严厉,对张齐贤来说,也确实很冤枉。毕竟只是酒后失态,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古代中国为礼仪之邦,在朝会仪式上失仪绝非小事,如若上纲上线的话,可以说是欺君罔上。按当时宪典,因此罢相可谓理所当然。宋真宗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这样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殊;不因为自己很欣赏张齐贤的才能,也不因为张齐贤为大宋做过很多贡献,就让事情不了了之。该罢相,就得罢相。这样也有利于张齐贤引以为戒,至少警示他在饮酒问题上要严于自律。(陈良)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北宋建立后,却抛弃了长安,而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作为自己的都城,这其中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解答这一问题。
若提起“丞相”这个词,相信大家脑海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臣。如果再提起“宰相”这个词,恐怕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词汇依旧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