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的新酒装不进小农经济这破瓶
刘刚:每当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出现富裕苗头的时候,比如到了宋朝,《清明上河图》出来了,冬君写这段时写了一个王安石看到《清明上河图》会怎么看、苏东坡会怎么看。
苏东坡多半会投身风流之中,与民同乐。而王安石用重商主义的眼光来看,会忧心于内:“这种小商品经济,市民社会的品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没有任何价值,它只是在消耗。”重商主义最看重的是要货币、金银,然后是海权、综合国力。
我们看《清明上河图》里200多头动物,没有一匹马,倒有一些驴。宋朝诗人都是骑驴的,不像唐朝诗人骑马。没有马,何以取西夏?图上画了1600多人,就没有胡人!不见胡人,还谈什么对辽和西夏用兵?
《清明上河图》呈现出来的消费文化、城市经济,它的发展目标不是重商主义的。重商主义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紧紧握住货币,除了让手中的货币在流通中增值,绝不让它流失。
曾经,司马光跟王安石关于经济有一个辩论。司马光还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眼光,重在分配。言及朝廷仁政问题,他说产量大致是个定数,朝廷多拿了,百姓就少了。朝廷要施仁政,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就多分给老百姓一些。当时王安石就说这不对,“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用了增长的观点,认为财富是个变量,可以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和税收,只要扩大流通和生产,经济总量就会增长。通过经济增长,使国与民一体化,形成“国民经济”。如此,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已经突破了小农经济视野,而有了国民经济的观点。
所以自王安石变法,宋朝的钱是越来越多,到蔡京时,比王安石变法时钱多得更多。但是,中国王权的这一套处理不好货币经济的问题。
到南宋时,算一笔亡国的账,第一笔就算在王安石头上。实际上王安石搞重商主义、国民经济,变法的那套东西,用了很多货币经济手段,比如贷款给你,还是强制性、国家计划性、指令性的那种贷款,要贷给农民。这里面有一个更大的经济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王安石的眼光的确超越了司马光的那种小农经济,他看到了整个世界经济大格局一种未来的东西。但是货币经济在中国王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样一种体制下,会带来什么样的一种后果,这个是他估计不到、估计不足的。
原因有如下几点:1.傅作义看清当时形势,中共将在2-3年内取得全国胜利。作为非蒋介石嫡系将领,傅作义深知一旦失去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南迁之后根本不会受蒋介石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