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李世民变身为唐太宗之后,常何因功升为中郎将。
常何是武将出身,没多少文化,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因为没读过多少圣贤书,所以脑子里就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比如“一仆不侍二主”之类(这可以用来解释他“有奶便是娘”的行为),坏处是当需要他拿笔杆子的时候,他就傻眼了。
比如贞观五年,李世民要求每个在朝官吏都要写一篇文章,议论议论时政的得失。常何傻眼了——老子只会舞枪弄棒,哪会弄这玩艺儿?门客马周劝主人别着急,这篇文章我来替您写。
这本是个权宜之计,为了完成任务而已,没想到文章交上去后,李世民看了大吃一惊,因为他明白,常何是个大老粗,他那点文化水平,充其量能把请假条写通顺,可是他交上去的这篇文章,分析之透彻无人能比,其中提出的20条建议,条条堪称“金玉良言”,具有极高的价值,与多数大臣呈上来的那些陈词滥调或者夸夸其谈,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大惊之下,李世民兴奋得不要不要的——这说明常何这小子身边有高人,这种高人,正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就让他老实交代,文章到底是谁写的?常何不敢隐瞒,“供”出门客马周。
常何的行为,有个行话叫“欺君罔上”,在历朝历代都是大罪,不少人还因此丢了脑袋。然而,李世民不但没有责怪这个“欺君罔上”的家伙,还因他为他发现了马周这个奇才而予以重奖,当场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第二年再赐绢一百匹,加太中大夫,除延州诸军事延州(今陕西延安)刺史,进爵武水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然后就是一路坦途,从贞观十一年的“授正义大夫,泾州诸军事,行泾州(今甘肃泾川)刺史”,到贞观十二年(638年)的“入朝为右屯卫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的“敕修营建九成宫,授左领军将军”,再到贞观十八年(644年)的“奉诏领兵于丰灵等州,防备薛延陀,兼右武卫将军”、贞观十九年(645年)的“授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直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的“除资州(今四川资中)诸军事,资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的迁使持节都督黔思费等十六州诸军事、黔州(今重庆彭水)刺史。
李承乾(619年—645年),是李世民的大儿子,为长孙皇后所生。因为生于承乾殿,李世民为其取名“承乾”,意思是希望他能承继王业,掌管乾坤。由此可见李世民最初对这个长子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