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野史解密 >

林觉民牺牲前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收入两岸中学课本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在写稿子时,突然耳边传来一首熟悉的歌曲,正是台湾歌星童安格的《诀别》。童安格用他磁性、华丽、大气的歌声,既唱出了革命先烈慷慨就义的爱国情怀,又倾诉了男儿对爱妻的凄美柔情,听得让人柔肠寸断。

林觉民牺牲前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收入两岸中学课本

《诀别》改编自革命烈士林觉民参加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与妻书》。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生于1887年,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从小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长大。林觉民幼年时,过继给叔父林孝颖,林孝颖是福州当地的知名士绅,写得一手好诗词,与陈衍、台静农、钱穆等清末民初的大学者都有过交往。

受嗣父的影响,林觉民很爱读书。不过,他并不想参加科举考试。1900年,13岁的林觉民参加当地举行的童子试时,在试卷上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大字,扬长而去,一时传为奇谈。“少年不望万户侯”出自于北宋文豪苏轼的诗《送张嘉州》。

林觉民牺牲前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收入两岸中学课本

既然不参加科举考试,那就去新式学堂读书吧。1902年,15岁的林觉民考入全闽大学堂。全闽大学堂即今天鼎鼎有名的福州一中,是福建当时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林觉民在学校读书时,通过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接触和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当前局势,认为“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林觉民甚至还给自己取号为“抖飞”“天外生”等,希望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1905年,林觉民迎来了人生四大喜中的第一喜“洞房花烛夜”。他与嗣父林孝颖好友陈元凯的女儿陈意映喜结连理。那一年,林觉民18岁,妻子陈意映14岁。

林觉民牺牲前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收入两岸中学课本

林觉民结婚后,致力于改革教育。他和几名同学办起了女校,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10余名亲友到女校读书。不仅如此,林觉民还和同学们在城里办起读报所,为市民提供《民报》《苏报》《浙江潮》《中国女报》等进步报刊,和《革命军》《猛回头》等进步书籍,宣扬民主革命思想。

关键词:林觉民牺牲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