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在威海卫驻扎着一支军队。日军驻扎威海卫产生的费用,每年为50万两银子,全部由清朝承担。只要清朝一天没有交清赔款,日军就一天不会撤走。最终,清朝在3年内交清了所有赔款,意味着支付了150万两白银的日军驻军费用。
在《马关条约》的履约过程中,日本还尽可能地对清朝进行敲诈,榨取更多银两。
《马关条约》日语原文
一是在1895年,日本新任驻清公使林董以“库平银成色不足”为由,要求清朝支付赔款时做到“库平实足”,成色达到988.89。清朝被迫同意,仅此一项多向日本支付1325万两白银。
二是日本在用英镑结算时,提出“先划定一公平之镑价”的办法,使得清朝再一次多向日本支付1494万两银子。
这样算下来的话,清朝总共向日本支付的赔款总额达到了2.5969亿两白银。折合日元约为3.895亿元,是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近5倍。
清朝拼了老命,都没办法拿出这么多钱来。怎么办呢?这时候,德国、俄国、英国、法国的银行主动找到清朝,希望借钱给他们。这些国家都是列强,都得罪不起。经过反复权衡,清朝决定分三批向4国银行借款。
第一批是找俄国、法国借款,金额为4亿法郎,年利息为4厘,期限为36年。第二批是找英国、德国借款,金额为1600万英镑,年利率为5厘,期限为36年。第三批是依然是找英国、德国借款,金额为1600万英镑,年利率为4.5厘,期限为45年。
有了德国、俄国、英国、法国4国银行的借款,清朝终于在3年内将《马关条约》全部赔款付清。
有读者会问,清朝末年每况愈下,积弱积贫,任人欺负,为什么德国、俄国、英国、法国的银行会积极借钱?他们图的是什么呢?
一方面,西方列强希望获得丰厚的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