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想要把起运存留制度恢复到明朝时的状况,就实施了“耗羡归公”。“耗羡归公”的结果是耗羡之外又增耗羡,这是大家知道的。但这真不是雍正的锅。因为一开始,耗羡是放在地方,供地方自由裁量使用的。像田文镜这样操作成功的官员,已经可以通过火耗银子翻修仓库和城墙,还可以给河南全省官员发放丰厚的养廉银。
▲名臣田文镜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制度成功延续下去,清朝畸形的起运存留制度就可以借此修正。很可惜的是,败家子乾隆上台后,由于财用不敷,再次把雍正在地方建立的火耗体系收归中央,并且几乎不存在返还到地方的情况。地方回到了康熙朝的穷窘状况,不得不火耗之外再加火耗,使得老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增加。有人在吹捧乾隆时,一方面吹嘘乾隆会搞钱,多的时候一年甚至能搞8000多万两银子。另一方面又说乾隆对老百姓好,多次赈灾,先后蠲免天下税赋数亿两。那笔者就寻思啊,难道乾隆会点石成金,能变出钱来不成?
显然,乾隆朝的蠲免,绝大部分就跟游戏里装备打折一个性质。反正老百姓已经被压榨到极限了,积欠的钱粮收也收不上来,蠲免一下还能表现自己的“仁德”。乾隆朝那高额的财政收入,无疑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通过各种手段自民脂民膏中搜刮而来的。那么,清朝的税收政策真的一无是处嘛?当然不是的,不然为什么清朝作为一个异族统治的王朝,能有200多年国祚呢。清朝中枢比明朝中枢有钱,就可以做很多事。就以赈灾系统来说,清朝赈灾效率比起明朝是要高一些的,灾荒时饿死的人口较少,这方面有利于人口增长,清朝人口大爆炸不仅仅是高产作物等因素,也有清朝的管理体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