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3)

经过数次翻修,朱仙镇的岳飞庙至今依然香火不断。

首落与再兴

元代前期,黄河向南由涡水等支流夺淮入海,后来因人们堵口修堤,黄河河道逐渐北移,之后,以商丘至徐州入泗水为正流。后来,曾经的“漕运四渠”相继淤塞,不能继续为开封城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开封由此不通漕运,以致人口规模与经济地位大不如前,旁边的朱仙镇也难以幸免。

至明嘉靖六年,汴河淤塞,河南没有了对外联系的水道。而发源于开封府荥阳县,经朱仙镇过尉氏、扶沟、西华等县,至周家口与颍水合流,入安徽境,在颍州府正阳镇汇入淮河的贾鲁河似乎可成为河南与外界通航的重要水道。

因此,当时的左都御史胡世宁建议疏浚贾鲁河。工事完成后,贾鲁河从此成为一条沟通河南与江淮的通航水道。朱仙镇紧邻开封,又在贾鲁河之上,这座古老的城镇渐渐在贾鲁河的柔波细浪中走进了它红极一时的岁月。

明人黄汴编纂的《一统路程图记》是明末旅行商贾的必备手册,里面载有当时由淮安至汴城(即开封)的水运路线:“淮安。十里湖口闸。十里移风闸……北廿五里周家店。十五里李方店。三十里西华县。一百廿里李家潭。四十里朱仙镇。起车。四十里至汴城。”能够被记录在商贾惯用的行程路线,想必当时的朱仙镇也是这一带的经济重镇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是元代的贾鲁治河使得朱仙镇的经济地位在彼时得到提升,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元代确有一官员名为贾鲁,因当时黄河于曹县白茅决口,在鲁西南一带泛滥达七年又入会通河北流,贾鲁为解决此患提出了挽回黄河故道的计划,并得到采用。当时,贾鲁发动大量人力、物力,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疏浚黄河故道、堵住黄陵决口、修筑堤防等一系列工事,耗费了中统钞184.5万多锭,解决了水患,实为治河史之罕见。为了纪念贾鲁治水,后人遂将流经朱仙镇的这条河命名为“贾鲁河”了。

关键词:朱仙镇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