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5)

前有战事、后又遇开封城被毁,此时的朱仙镇在乱世中再次没落,经济发展再次中断。

后来,随着清王朝建立、政权逐渐稳定,朱仙镇日益恢复了往日繁盛,并在此时再度兴盛。

此时,往来开封的士人商旅,不免要经过朱仙镇走走看看。结合史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江南士子计划去开封会友,却因一路舟车劳顿而行囊空空,于是决定前往有名的朱仙镇采买。坐着船,士子沿着贾鲁河一路向北,发现途中有越来越多的船只与他擦肩而过。于是士子探出头去,仔细打量一番,发现不仅有商船、客船,还有体积较大的货船。士子心想:“不愧是远近闻名的朱仙镇啊!倒是更想看看它的真面目是何等热闹了!”

正如此琢磨着,遂听船夫一叫,朱仙镇已到。士子大喜,倏地站起来,却不料他临行前刚扯了缥碧色段子做的长袍被木椅上翘起的短刺划破了。“天哪!本想光鲜地去见旧友,这下可好,连个像样衣裳也没了。”士子一下失了兴致,站在船舱中,又急又恼,想来这北方也无甚丝绸罗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船家见客人久久未下船,便上前询问原因,看了那破着洞的料子,轻松一笑说:“咱当什么事呢!客官下船后可以去西镇看看,那边一定有你要的样式,要多少咱这儿都有!”士子一听,喜上眉梢,整理好大起大落的心情,准备去西镇一探究竟。

原来,这朱仙镇以贾鲁河为线,分为东西两镇,西镇聚集了不少成衣店,还有很多晋商设的票号。在客栈安置好行囊后,士子沿着估衣街缓步走着,惊喜万分,发现这里不仅有丝绸锦缎,还有非常多卖缨帽的店家。他数了数,竟有缨帽行40家、缨帽铺8家!

士子当即加快了脚步,心想这下好了,不仅可以置办一身华服,还可以配个精美的帽饰,岂不风光!不到半日光景,士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一应衣物全部置办齐全,这才发现肚子早就开始咕咕叫了。于是,士子在熙攘的人流中拦下一路人,操着不怎么标准的北京官话问道:“附近可有吃饭的地方?”那路人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便热心答道:“这附近自是有的,只是东镇那边有更多好吃的东西,您不妨多走几步路,去那边看看吧!”士子谢罢路人,便向东镇走去。

关键词:朱仙镇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