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朱仙镇带来新气象的贾鲁河,此时在沧海桑田中气息奄奄。而与它相伴相生的朱仙镇,也丧失了最大的优势条件,商业自此衰落,再无往日辉煌。
1906年,平汉铁路建成,从卢沟桥、郑州一路蜿蜒至汉口。随后,不断有一道道公路、一条条铁路从河南内外穿过。朱仙镇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新的交通枢纽不断在铁路与公路的交汇点涌出,它们成为了又一批象征着时代发展与前进步伐的经济重镇。
今日朱仙镇
络绎不绝的商贾、舳舻千里的货船、香火旺盛的关帝庙……喧闹的往昔早已不再。但是,即便黄河的泥沙带走了鳞次栉比的会馆牌楼,消失的运渠带走了来往匆匆的游人商队,只有那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历了起起落落流传到今天。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从北宋初年开始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陆续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与整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学者从制作、艺术审美等方面研究着朱仙镇的木版年画。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只木版年画,朱仙镇五香豆腐干也在传承留下了传统的制作技艺。2009年,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贾鲁河一如往日般静静地流淌着。它路过郑州,看着两岸争相耸立的水泥森林,听着叮叮咚咚的工业脉搏;它途径周口,灌溉着大片的棉田粮地,承载着一队队快艇游船。
而曾经在它怀抱里最为闪耀的朱仙镇,已不见映着波光粼粼的布帆、不闻唤着吱呀声响的马车。砖瓦自是留不住,唯有烙印在文化源流中金灿灿的历史绝响才能被深深地刻进一代代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明]黄汴.天下水陆路程[M]..杨正泰校注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开封教育试验区教材部.岳飞与朱仙镇[M].开封:1934.
[3]李长傅.朱仙镇历史地理[J].史学月刊,1964(12):38-42+46.
[4]吴朋飞.明初南北转运中的中原运道[J].中原文化研究,2020,8(05):122-128.
[5]许檀.清代河南朱仙镇的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史学月刊,2005(06):93-100+128.
[6]张换敏.河道变迁与市镇兴衰——以朱仙镇为中心的考察[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05):89-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