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竺可桢:从气候看项羽自刎说"天亡我也"有道理

2018-01-12 15:55:50      

乌江自刎(资料图)

乌江自刎(资料图)

文/刘黎平 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气候有时也会出来搅局。现代战争都会受此影响,更不用说在科学比较落后的古代,其受气候制约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本来已经将老对手司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军堵死峡谷前后的出口,再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柴,无处可逃的司马懿父子眼看着就要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结果来了一阵暴雨,浇灭了火焰,司马懿父子得以狼狈逃窜。虽然火烧葫芦谷之战是虚构的,但是也可看出突变的气候对于战争胜负局面的影响。

最近翻阅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发现竺可桢对史上关于气候与战争的关系很有研究。

竺可桢首先举例楚汉争霸。

项羽乌江自刎时,埋怨老天不帮忙,“天之亡我”。司马迁揪着这句话,在《史记》里狠狠地批评了霸王一番。竺可桢则认为,从气候角度出发,项羽的埋怨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从《史记》和《汉书》中都找到了替项羽辩护的证据。项羽当年以数万大军打得刘邦几十万联军满地找牙,被赶到睢水河边,如果不出意外,刘邦基本上就被收拾掉了。结果呢?忽然没理由地刮起一阵狂风,连屋顶都被掀翻,连大树都被拔起,敌我双方根本分不清彼此,刘邦带着几十名亲信从楚军的视野里消失,捡得一条性命逃出重围。突变的气候虽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却改变了刘邦的结局。所以说,项羽的遗憾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竺可桢又举例明朝的李景隆,他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儿子,一个军事发烧友,喜欢带兵。朱棣和侄儿朱允炆争夺帝位,李景隆代表建文帝朱允炆北伐,攻打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根据地--北平。本来打得蛮顺利的,他只要坚持一下,基本就能活捉朱棣父子。

结果李景隆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忽然停止攻势。这么一停,老天就变脸了,忽然降温,大地结冰,整个北平城变成一座冰城,根本无法攀援进攻。李景隆手下的士兵不要说发动攻势,就连站在那里不动都有生命危险,因为他们都是南方人,“植戟立雪中,苦不得休息”。气候的逆转,导致军事形势的逆转,朱棣的军队出击还在寒风中哆嗦的李景隆军队,李景隆大败亏输,狼狈逃遁,从此南北军事形势也逆转。朱棣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除了嘲笑李景隆的无能,也提到了气候的因素:“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

当然,如果对恶劣的气候过于依赖,也会导致疏忽大意,从而被敌人击破。竺可桢举例唐朝的“李愬雪夜破蔡州”。当时的军阀吴元济在堡垒里呼呼大睡,他认为天降大雪,气候严寒,唐军根本不可能在雪夜发起军事行动。结果李愬出其不意,在雪花纷飞之夜,带着小分队冒险出击,一直打到吴元济的院子里,活捉吴元济。

再如著名的赤壁之战,《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南朝)认为全靠东风给予孙刘联军方便,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假设,也不是没有道理。别以为杜牧只是诗人,他也是懂军事的,他给《孙子兵法》做的注解,在学术界很有地位。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