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泰山:从海岛山地到文化圣地(5)

史上选择泰山为五岳之首并非理所当然,更非完全必然,还有很大的或然性,其中就有来自嵩山的强有力竞争。泰山、嵩山两者之间,占渔盐之利、地势更为高耸、土壤更为肥沃的泰山,总体略占上风。两者之间的较量,除自然条件优劣外,主要焦点还在于与统治者的区位关系、历史传统和文化重心上。从上古之后,在统治中心逐渐偏向中原后,泰山在区位上渐处劣势,这在若干时段的地位变迁中已见端倪。探讨泰山地位形成涉及的因素众多且盘根错节,现删繁就简,更多从政治视角,以时间为轴做极简梳理。

(一)史前时期:泰山已现文明初光

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海岱地区东夷初民从大汶口时代到龙山文化时代,文明进程比起中原地区、长江中游等其他文化区域来,明显地先行了一步。泰山作为海岱地区的最高地标,被先民尊崇为神山当是顺理成章的事。观察泰山周边多地出土陶器上的“日火山”刻符,至少大汶口文化时期泰山应当已是东夷人的观察和崇祀对象,加之缺乏对区域以外的了解,也让泰山区域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天地之中”。吕思勉认为,“以嵩高为中,乃是吾族西迁后事,其初以泰岳为中。故《释地》又云:‘中有岱岳’”。史书的记载当有一定的史影。

(二)三代后期:泰山地位初步显现

早期许多信息限于传说难以确信,商代早中期对东夷人长期征伐,最终取得胜利。至商代后期殷墟文化已经布满了海岱大部分地区,被征服的东夷也接受了商文化。但有商一代泰山地位好像并不明朗。商的甲骨卜辞与山有关的多为祈雨、求年成等,卜辞中的“三山”“十山”“岳”等并未见确指泰山。从当时商王国的疆域范围和“天下”形势看,“岳”或专指今中岳嵩山。商人以上帝和祖先崇拜为主,山岳崇拜当次于祖神。周郢认为泰山祠祀商时可能已经肇始。限于考古等发现,作为泰山重大议题的“封禅”究竟起于何时难以定论。《封禅书》所言商汤立商,封泰山,禅云云,因该书为后人所书,也难以确信,而司马相如《封禅颂》所称“三代之前,盖未尝有”可能更为真实。

关键词:泰山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