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晚清时期北京的女子教育是如何兴起的?(8)

次月,庆亲王奕劻也有“贵胄女学堂”之奏请,“以便饬令各王府之郡君、格格及满汉二、三品各大员之女子入学肄业”。而最重要的契机则来自考察宪政归来的端方。据夏晓虹先生考证,1906年8月13日,慈禧单独召见归国不久的端方。端方在召对时,肯定有关于女学数事,因为据几天后《大公报》报道:“考政大臣端午帅于前日面奏两宫,请饬学部速立女学堂章程规则,兴办女学,以开风气。闻已奉旨饬学部妥拟一切矣。”

趁此次朝见机会,端方很可能还递呈了一份重要奏折——《请设立中央女学院折》。这份由梁启超捉刀的奏章,其中心议题是:“于京师设立中央女学院,以开全国之风气,而为各省之模范。”该办法想必与慈禧此前对于皇族女学的提倡一拍即合,因此很快宫廷中即有“贵胄女学”的消息传出:

闻学部人云:本部近日会议设立贵胄女学,所有一切章程均仿照日本华族女学,量为增减。并闻此事之发起,庆邸、泽公及午帅均极赞成,不日当可具折奏请。

前本报纪端午帅奏请举办女学一事,业与荣大军机商议一切规则,名为贵胄女学堂,其学生以三品以上之大员幼女为合格云。

经过商议,端方与荣庆最终将其命名为“贵胄女学堂”。以源远流长的“贵胄”一词代替“皇族”和“华族”为皇室女学定名,既对应了已经开办的“陆军贵胄学堂”,也与日本的“华族女学校”区别开来。关于学生资格,“三品以上之大员幼女”的规定则与前次开设未成之“毓坤会”遥相呼应。

虽然端方对于美国的女学颇有好感,但比较日本和欧美各国的女学情形之后,议设中的贵胄女学堂还是预备借鉴日本的华族女学校。日本华族女学校规模宏大,学制健全,为“天皇及王公大臣,凡华族之女子肄业之所。分为初等小学、高高[等]小学、初等中学、高等中学,凡四科,各三年,以一年为一级,满六岁以上、十八岁以下者得入学。”

关键词:教育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