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他证明了,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能的”(3)

《策兰传》的一大关键点,即是解密策兰诗歌中的种种资讯码,将策兰的诗歌文本、生平事迹、思想状态相互勾连,既缕述策兰的生平细事,又结合策兰的诗歌作思想评断,以一种综合的、网状的视角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保罗·策兰。

以沃夫冈·埃梅里希对《死亡赋格》一诗的解读为例。《死亡赋格》作为一首“世纪之诗”,既关乎策兰的生平,也有关策兰的诗学。埃梅里希一开始从写实性角度考证了《死亡赋格》中的相关细节,通过引用诸多证词,将《死亡赋格》解读为“对死亡集中营中恐怖状况的描写”。接下来,埃梅里希则重点解读了《死亡赋格》中来自“文学”的资讯码,认为该诗是“醉心于文学的诗歌,引用通篇可见。”

首先,《死亡赋格》开头的矛盾修辞法——“早年的黑奶”在前代和同时代的诗人作品中频频出现,在这样的解读背景中,埃梅里希将此联结到1960年代“戈尔事件”对策兰造成的巨大困扰。同时,埃梅里希还认为《死亡赋格》与策兰的少年同窗伊曼纽尔·魏斯葛拉斯的《他》一诗在诸多层面有“惊人的相似性”,借此延伸出两位诗人的早年交谊往事。

其次,由于两人在诗歌观念上的偏差,埃梅里希认为,《死亡赋格》也是针对《他》的一首“论战诗”。而策兰所挑战的对象,不只是少年同窗,也是“在文学上对德意志传统的一种严厉清算”。在埃梅里希的分析中,《死亡赋格》对众多德意志传统如比喻、韵律的“不现形引用”,赋予了该诗“唯一的主题”,“即德国人双重的大师气质——艺术上的和杀戮中的。”

再次,与德意志传统一起出现在《死亡赋格》中的,还有犹太传统,这意味着“曾经相信德意志—犹太共存体的”策兰,“开始重新走近他的犹太民族”,“在欧洲犹太人遭到毁伤的一刻”。

关键词:奥斯维辛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