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野史解密 >

当年大清第一批留美的120名幼童,回国后都在做什么?(2)

我的祖父梁普照(时年13岁)和二叔祖父梁普时(11岁)于1873年旧历5月18日在第二批离开上海,经横滨、旧金山到麻州斯普林菲尔德,祖父学习矿冶,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二叔祖父学习电信,留美8年,也在这时同全体“幼童”一起,于1881年秋回到上海。

当年大清第一批留美的120名幼童,回国后都在做什么?

他们被冠以“洋化”的罪名,回国后备受歧视和冷遇,还饱受舆论的冷嘲热讽。船到黄埔码头,亲人不能去接;中秋节日不能与家人团聚。住所“求知书院”是个关闭了十年的院落,门窗腐烂,霉气熏人,青苔满阶,到处是蜘蛛网。可以想见,出国时的豪情与回国后的境遇相对比,不能不使人感到神伤和沮丧。

但他们出国前有求学为了报国自强的责任感做基础,出国后受到良好的道德文化教育,又受到新大陆开发时求实、进取、实干这种气质的感染,有些人还受到基督教提倡的献身、忍耐、舍己为人的精神的潜移默化,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都振奋精神,勇于献身,埋头苦干,报效人民,在海军、铁路、矿业、通信、教育、外交等领域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874年日本侵台,清政府急谋筹建海军,需要大量人才。“幼童”在美所学,本非海军专业,但1881年回国的94人中,有43人被分配到舰队和船政学堂服役。中法战争马尾之役,时任“扬武”舰枪炮官的黄季良、杨兆南、薛有福、邝泳钟四位留美“幼童”顽强抗敌,为国捐躯。中日甲午战争中,留美“幼童”奋战海疆的有12人,在丰岛和黄海之役浴血奋战,陈金揆、沈寿昌、黄祖莲3人壮烈牺牲。作为中华儿女,他们为保卫海疆英勇献身,在中国反侵略战争史上用鲜血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